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秘鲁著名汉学家吉叶墨:“生命始于50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陈效卫 参加讨论


    
    图为秘鲁著名汉学家吉叶墨。 陈效卫摄 制图:蔡华伟
    “我只是个子高而已。”采访秘鲁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表演艺术家吉叶墨教授结束后,笔者将这位“当代利玛窦”的成就概括为“三高”:高产、高质、高效,但身材颀长的吉老谦逊、机智地如是“反驳”。
    吉老的“三高”,完全是实至名归。就“高产”而言,吉老已出版25部有关中国文学的译著和专著,并在25部中国电影中扮演角色,涉猎之广,令人惊叹。前者有《雕龙·中国古代诗歌选》《风筝之舞·中国故事》等,后者有外交官、商人、毒枭等。吉老还在秘鲁多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高校智库举办中国文化讲座上百场。就“高质”而言,吉老饰演的司徒雷登等银幕形象,神形兼备,一度风靡中国。而凝结着吉老数十年心血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堪称西语界的汉学地标,2013年中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秘鲁驻华使馆共同为其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吉老也因此荣膺2016年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就“高效”而言,今年88岁高龄的吉老,其50部作品都始于50岁之后,而且在其60岁退休前的著述、拍戏也全是业余为之,其主业是教授西语、宗教、希腊神话等课程。
    30多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作为秘鲁汉学领军人物的吉老却谦称是“偶然”。1979年50岁的他受聘于南京大学讲授西语,自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吉老坦言,他爱上中国的最直接原因,就是“邂逅”了似曾相识的诗仙李白。一天,他在北京下榻的宾馆与门卫聊天,门卫随手送给他一本《唐诗一百首》。当时吉老刚开始自学中文,李白《静夜思》中的20个字还认不到一半。但短短几行字意境深远,如此神奇的表述方式令吉老好奇和着迷。于是,他“搬”着字典,花了3天工夫,弄懂了基本含义,同时也为诗中所传递的浓厚人文情怀所感动。吉老随后尝试着将《静夜思》译成了自己的母语西班牙语,不期得到了专家的赞许。这让他备受鼓舞,也欣喜万分。自此,便一发不可收,前后历时9年翻译了9部中国古诗集,成为拉美国家翻译唐诗的第一人。由感性而理性,吉老又梳理撰写了16部专著,内容也从诗歌自身拓展到中国文化多个领域。
    吉老的著作畅销拉美与西班牙,拉近了4亿西语国家人民与中国的距离。吉老清晰地记得,2011年他赴哥伦比亚卡利市参加国际图书展时,应主办方请求,加印了1000册《勤劳的蜜蜂·成语、谚语、歇后语1000条》,结果一周内即销售一空。令吉老慰藉的是,在他的启蒙和影响下,不少秘鲁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就像学生玛丽亚,2002年进入秘鲁天主教大学学习新闻,2007年在北京大学做交换生。如今,玛丽亚已经扎根中国,与其兄弟联手在三里屯开了北京第一家秘鲁餐厅。
    吉老成功的“偶然”,其实有着绝对的“必然”,那就是激情带来了敬业精神、忘我投入和不知疲倦。吉老独立编纂的代表作《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这一“必然”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辞书界有一种通行的说法:十恶不赦的罪犯,不应立即枪毙,而应发配去编写词典,因为这种经年累月的劳作包含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和磨难。正因如此,词典编撰者又被英国词典鼻祖约翰逊称之为“不幸的噍类”。
    《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洋洋洒洒60余万字,涵盖了中国历史、宗教、文化、人物等方方面面。对于业已功成名就的吉老而言,面对“累心、累智、累力”的艰苦劳动,能义命自持,孜孜以求,完全是钟情于中国文化所致。“有挚爱者心不倦,”吉老反复强调,有激情自然就会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吉老对中国文化的激情,也源自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与敬重。吉老感慨地告诉笔者,当初年满五旬、拥有文学和符号学双博士的他,来到一句汉语都不懂的中国从事教学,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大历险,但在中国的短短几个月,让他打消了顾虑,也让这位“远方的客人”最终得以“留下来”,并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故乡。“刚到南京大学时,为了照顾我的生活,学校给我派了司机,学生们轮流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接触到的中国人都很友善。”陷入回忆的他,还讲起一件趣事:有一次学生陪他去逛街,他突然发现每一家店里的顾客好像都是同一面孔。后来才明白,原来很多陌生人一路追随,就是为了多看一眼这个蓝眼高鼻的“老外”。吉老发现,中国人虽然好奇但有分寸,他也拥有了更多机会得以“秀秀”刚学会的中文。最令吉老难忘的是,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秘鲁时专门提到他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家聆听演讲的吉老后来告诉笔者:得到中国领导人的鼓励,他倍感荣幸,非常激动,也激发了更多的创作激情。
    已近鲐背之年的吉老,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仪表。现在吉老每天笔耕10多个小时,每年还要到中国实地采访和交流,并计划再出版3部中国文化专著。“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生为中国人,从小学习中文,终生致力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研究,并将平生所学传播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吉老对中国文化的醉心溢于言表。展望未来,吉老灿烂的人生之旅似乎刚刚启航。
    吉老“大器晚成”却如此昂扬向上,归根结底是找到了事业上的真爱与挚爱。少时的宏大志向也许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许有难违的“师长之命”。而知天命时的人生抉择,则是历史自觉、现实清醒、未来诉求、理性回归和激情碰撞的结果,因此也更为本真、忘我和超然。这也是吉老所说的“生命始于50岁”。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汉学家的吉老自然也就拥有了一位哲人所描述的心境:“既不忌惮批评,也不祈望赞许,我冷淡又安闲地把作品交付给世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