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提问新闻》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人民日报 米博华 参加讨论

    听老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提问新闻》序
    花了几晚,通读《提问新闻》,就像听一段亲切动人的故事。刘杰见多识广,有独特的魅力,往往一言既出,四座皆惊,亦庄亦谐的述说特别是点评,透出赤子之心,闪现智慧星光,让人体悟到一种圆融、达观和从容。与刘杰聊天,是一种享受,或为之击节,或为之足蹈,或为之大笑。
    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
    和刘杰是同龄人,也是多年共事的朋友,经历相似,志趣相投。都在基层摸爬滚打过,尔后一辈子干记者。他说的事五味杂陈,我们都亲历过;他讲的理实在真切,我们都体会过。所以,一书在手,先获我心。有时,不免合书而叹:人同此心。
    《提问新闻》是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但风格更像是自传体纪实文学。一方面,新闻采访是主轴,四题结构囊括了新闻记者采写编的各环节,但都是实战案例;一方面,工作、生活、学习的经验贯通其间,做人、做事、做学的感悟杂糅其中。这部分内容与新闻采编实践互为参照、互为补充,展示了作者成长路径和心路历程。
    这是一个有关职业理想的故事。记者是我们的饭碗,但又不仅仅是饭碗。在刘杰那里,记者职业与国家命运、老百姓幸福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蹲点小岗村,也无论是行走在抗洪的大堤上,他的心里,他的笔下,总是和时代变迁、世道人心息息相关。一次与刘杰在安徽写特稿,感到他面和心善而又是非分明,对某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某些吹吹拍拍的陋习,很不以为然。采访是刘杰的最爱,背着一架相机,拿着从不离手的采访本,是刘杰的“标准秀”。50多岁了,这个习惯依然不改,细节中透出他对新闻的挚爱。报道题材无论大小,篇幅无论长短,他都亲到现场,写稿从不含糊。从这本书里,我们可看到,许多采访经历已经年深日久,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一个人,若非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有关如何做人的故事。刘杰的坦诚、朴实和厚道得到了与他接触过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敬重。对工作,他绝不拈轻怕重。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中西部贫寒之地度过。前些年记者站条件不好,下乡要乘长途车,回站里还要自己找饭吃,长期过着单身汉生活,照顾不了妻儿老小,但对此他从未抱怨,甘之如饴。对同事们特别是对年轻人,他有一副古道热肠。帮助年轻记者改稿甚至写稿无数,却从不要求署他的名。显山露水的事,有名有利的活,他从不往前挤,只是默默地做。人前人后,从没有是非之议;台上台下,始终是表里如一。所以,他工作过的记者站和分社,老老小小都敬重他、信任他。
    这是一个有关如何做新闻的故事。新闻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样的课程几乎很难在课堂上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问新闻》有着特殊的价值。本书讲述的是一名资深记者采写编的体会和经验,而这些大多是从采访实践中得来。它强调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更告诉我们这些素质是怎样养成的;它提示新闻需要特殊的嗅觉力,更告诉我们对国情、民情的深刻了解与新闻价值判断的内在联系。它讲解采访工作的基本原则,更告诉我们怎样把这些原则融汇到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新闻采访这门课的讲义可谓多矣,惜乎大都在“为什么”或“是什么”上用了太多笔墨,而在“怎么办”上往往语焉不详,论述不精。刘杰讲的是新闻采访的真经,而真经又往往是未亲历者不能道出其中的奥妙。
    有人戏言,人分三类。一类是做人有较大缺陷而又才具不足;一类是做人无大缺陷而才具大体可观;一类是做人诚信正派,做事刻苦认真。刘杰显然属于做人做事都很到位的同事。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做人、做事、做学都能够比较成功,不过是他们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又愿意弥补自己的缺点,更乐于用一生时间提升精神境界和业务专能。刘杰这部专著就是向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做人要正派,少走弯路便是捷径;做事要认真,稳扎稳打就有机遇;做学要执著,积少成多必有收获。如此,我们的人生故事就会很精彩,也一定会更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