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10名不同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和多重回归的统计方法,首先从总体上考察词汇多样性、词汇复杂性、词汇正确性、汉字正确性、语法正确性、句法复...
摘要:《运步色叶集》是一部室町时代日本人以中国古字书和注疏等训诂材料为蓝本,并在《节用集》其中一类的基础上增补改编而成的通俗辞书。其作者不详。全书以头音将1.7万余条词...
摘要:指称化是一个小句由句到语的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由事件自身到事件参与者之一、由前景信息变为后景信息的过程,导致信息的权重明显降低,体现为一系列的形式衰变行为。删...
《当代语言学》第21卷2019年第2期于4月15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摘要:文章介绍了南部方言龙溪话动词人称范畴的特点和用法.与羌语南部方言桃坪话和蒲溪话一样,龙溪羌语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形式;与桃坪话和蒲溪话的人称范畴不同的是,龙溪话的人称...
摘要:不少客家话单数人称代词存在领格形式“ηa^1(我的)、ηia^1(你的)、kia^1(他的/她的/它的)”,学界对此关注较多,不过其语源探究目前分歧较大。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后认...
摘要: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
摘要:安徽舒城方言中有三个完成体标记“得”“着”和“得着”。其中“得”使用范围较窄,“着”和“得着”更为常用。舒城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之分,“着”是广泛性完成...
摘要:晋语语音研究自高本汉研究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晋方言语音研究成果除为学界提供丰富的语音材料、引领汉语方言语音史的发展方向、挖掘出北方官话语音史的若干细节外,文...
摘要:在晋东南方言里,"俺孩"是一个具有特定使用范围的非典型人称代词,在会话中可以用来称代听话人,并带有亲昵的语用色彩。晋东南方言中的"俺孩"与汾阳方言里的"我儿"异形同构...
摘要:“VP-Neg”问句是汉语方言里一种重要的正反问句。根据否定词的不同及问句的结构,“VP-Neg”问句可以分为“VP+一般否定词”、“VP+复合否定词”、“肯定词+VP+特殊否定词”三类...
摘要:短时副词"顿时""一下子"都具有表短时的语义特征,二者在事件类型和主观情态上有较大的差异。"顿时"多出现于事件序列中的后一事件,描述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客观世界对内心的...
摘要:成语“良莠不齐”与“不郎不秀”的语源问题,目前相关的辞书、论著或较少述及,或所论有可商之处。探明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助于成语的规范与使用,同时也方便观察汉语成语的形...
摘要:"兑""说""悦""敚"为记录同一词位{悦}的古今字。本文以汉字职用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书写时代明确的文本来考察词位{悦}的历时用字情况,说明不同用字的字际关...
摘要:"躺卧"义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动词,汉语史上其主要成员有"寝""卧""偃""躺"等。文章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个阶段,考察"躺卧"义词的历时演变过程。研究发现,由于"躺卧"义...
摘要:商务交际语境中存在着一些出现频率高、表现力强、需要学习者掌握的目标句式。教学中可在提取和总结目标句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句子转换,对这些目标句式进行多层面...
摘要:以鲁迅《孔乙己》中"方言土语"的英语译文为语料,尝试从描述翻译学角度探讨译者的方言翻译策略,分析他们遵循的起始翻译规范,并研究其翻译决策选取和规范遵循的内在原因...
摘要:副文本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翻译中的副文本为跨文化视域下的文本接受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和广阔深入的诠释空间。日本的文学杂志《中国现代小说季刊》是日本译介...
摘要:“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和语义解释受到量词、数词、名词的性质以及“多”字结构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影响.文章引入测量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哪里"类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过程。文章指出,"哪里"类反问句一般都出现在反常语境下,说话人故意使用反问句对语境中的反常情况进行质疑,在"疑有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