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于2015年,2016年重印时,匆匆将一望而知之错漏订正。此番再度重印,恭请友人郜积意教授,悉心校阅,本人仔细校勘,除了订正错字,补足...
一 大约三四年前,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国外汉学家来杭州访问。杭州当地的一家著名媒体派记者就此事来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位汉学家是第一次来杭州吗?我回答说:不,早在...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
接到会议通知,我马上联想到的是近些年由程光炜、李杨两位老师带起的“重返八十年代”的研究热潮。根据程老师他们的说法,“重返八十年代”的目的主要是想解构二十世纪八十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理论也是如此。在电子媒介广泛应用的新媒介时代,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源自西方的新媒介理论对媒介和技术的审美维度的思考,为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核心话题,而沈卫荣和侯浩然二位先生合著的《文本与历史:藏传佛教历史叙事的形成和汉藏佛学研究的建构》一书,则是当代中...
吴子林的《文学问题: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景观》(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在“入世”的同时,浸润了诗意,浸润了作者的学术理想。 “后理论时代”是本书所有问题的历史语境。...
我在这里不得不先自我检讨一番。2005年左右,我还在西昌学院工作时,曾在西昌旧书市场错过了一堆当代档案材料。五十年代西昌学院北校区曾经是劳教所,主要关押被改造的知识分子...
一 该以怎样的方法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无疑是人言言殊的问题。就近三十年而言,“纯文学”毋宁是一种经由“重写文学史”思潮而被广泛接受(尤其青年研究者)并逐渐体制化的...
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对当代文学的史料问题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我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对于史料的想法,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我做的基础工作 在座的学者都是当代文学史...
《浪漫的中国: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杨联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75.00元 《浪漫的中国》本身就问题丛生,启人疑窦。最为关键的两个问题是:何为...
本文的立意,是要在比较文学的视域内,对文学性(literariness)范畴做出新的探讨。虽然这一范畴在理论上已显得可疑而过时,但在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中,“文学何以为文学”仍然...
如果缺乏对新诗语言艺术的认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就不可能由此而生长起表达、评论和创造能力;而如果仅仅止步于养成学生认知、理解和鉴赏能力,语文教育则落得“半截子” 改革...
新世纪以来,“二战”之后兴盛于欧美诸国、在新时期的中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已渐趋沉寂。该如何评价这活跃了半个多世纪的西方文化思潮?其对当代中国...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制度,它是有效保障本国的文学运动按照自身规定的轨迹运行的基础,因此,文学与制度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的循环关系,...
一 今天我要讨论的话题是叫做“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研究”,这一命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当代小说。首先,我要对这个话题的研究意图做一个说明。近几年我承担...
●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以清初白话小说为例,它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尤其在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卜宪群(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
主持人语 “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不只是一个理论话题,而且它对于当下中国文学批评富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年轻的学人,刘艳却也是有着十数年从业经验的中国当代文学研...
在由明末凌濛初创作、苏州安少云尚友堂崇祯年间刊刻的 《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两篇署名为“即空观主人”的序言非常引人注意。《拍案惊奇序》称,冯梦龙的“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