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学说遭到种种质疑的时刻,伊格尔顿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立场上维护着它的纯粹性和必要性。伊格尔顿始终坚守着马克思的革命设想,期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文艺批评家应以公共利益作为评价文艺的价值底线,就美、艺术等基本问题达成一系列谅解和共识,进而就文艺现象作出权衡、评判和对话。 随着现代性因素在我国不断生长,社会、市...
将文学话语看作一种言语行为,是近年来文学话语研究中的一个新观点。《文学评论》2017年02期发表王汶成文章《作为言语行为的文学话语》。作者认为应该从文学交际的宏观视野中审...
文学理论是从理论的高度阐发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关于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方法,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当前,如何构建中国文...
摘 要: 当代西方人文学界倾向于将科学“真理”理解为人为建构的“意见”。通过对“索卡尔事件”中后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展开“科学大战”的原因的揭示,可以发现这种反科学...
21世纪初以来,美国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引起中国文艺理论界激烈争论。如今,这一论争已持续十余年,加之文学日益受到图像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对这一争...
明代叶盛《水东日记》 资料图片 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思想、近代文学观念转变、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文学史编撰等多重影响,白话小说于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明...
近些年,文学创作与出版非常繁荣,但是真正抓住时代精神、表达现实生活的作品却不多,这很大程度上与文学脱离生活、滞后于生活有关。这不仅需要重弹文学深入生活的老调,更需...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实可以理解为作家能否理解生活、能否把握生活的总体性的问题。匈牙利理论家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指出,古希腊人的生活世界相对狭小,使得他们在非常有限...
一直以来,生活都被认为是文学的重要源泉,我们也倾向于认为,体验生活可以弥补经验的匮乏,从而获得写作的有效性,这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重要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意义上...
当今之世,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几乎人生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它似乎已经浸透到人们脑海的深处。但互联网的思想根源在哪里?有何本体论、认识论的根据?对我中华思想...
编者按 阿尔都塞说过:“确定思想的特征和本质的不是思想的素材,而是思想的方式,是思想同它的对象所保持的真实关系,也就是作为这一真实关系出发点的总问题” 。所以,挖掘...
在畅销的时文中,我们往往能够触到大众的脉搏和时代风尚;而在那些历时久远的经典中,我们才能把握民族精神和人类意志。由时文沉淀为经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文学的小溪如何经...
内容提要: 当下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在理论观念和方法论方面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对于文学史本体问题的认知缺乏,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充分理论形态...
文学在审美之外,必须追问诚与真、知与善的问题。文学与人民的关联在于实践之中,而非纯然的修辞和技术领域,而实践的核心则是实事求是、因应顺变,这就要求将文学的审美性、...
赵树功的《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部中国气派的古代文学原理研究力作。之所以如此定位,不仅因为该书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作家文人的才情气禀、文才的独到性...
彭立勋的美学新著《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选择了近20年来发表的部分论文,内容包括审美学、美学史、中西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等多个方面...
讨论什么是文学理论,似乎可以从一个最简单,最直观的做法开始:让我们首先看看那些被当作文学理论的既有文字材料,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如果我们找一本文学理论资料集,就会发...
文学具有趣味性,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趣味”能够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重提文学趣味论,为当下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 文学趣味论...
王小波有篇杂文《体验生活》,他的看法似乎成为作家们的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足可以写进文学里去,因此并不必特别去体验。这样一种看法能够成为常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