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学术争鸣] 评论:改变观念和阅读立法一样重要 2017-10-17

    改变观念和阅读立法一样重要 为全民阅读立法,营造的是阅读氛围,至于该读哪些书、怎么阅读,却有赖于阅读观念的改变和提升。这在当下也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倡导全民阅读”...

  • [学术争鸣] 汪曾祺写公文范式全无:一篇报告至少有三个错误 2017-10-17

    苏北 汪曾祺先生的美文,使广大读者、特别是“汪迷”们爱得要死,可是他的公文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或者可以说,他一点公文基础都没有。 说这话是因为前不久朋友龙冬,在网上...

  • [学术争鸣] 涂色书:再掀狂潮有些难 2017-10-17

    在2015年的图书市场中,涂色书像一匹黑马闯入,表现异常火爆。2016年,涂色书的市场表现会如何,能否延续去年的辉煌战果?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出版人对涂...

  • [学术争鸣] 从非虚构写作勃发看文学的漫溢 2017-10-17

    2016岁首,《时尚先生》刊发的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引起关注,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和复杂痛楚的人性令人无法释怀,这是继2015年5月刊发《大兴安岭杀人事件》之后,《时...

  • [学术争鸣] 评论:余秀华,热闹总在诗歌之外 2017-10-17

    沉寂一段时间后,诗人余秀华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她的诗歌新作,而是因为她跟丈夫离婚了。 据余秀华说,这段婚姻自始至终都没有感情基础,最终以离婚收场,完全称得上是情...

  • [学术争鸣] 别一种《丁玲杰作集》 2017-10-17

    最近做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一种《丁玲杰作集》,在此前的丁玲著作书目、年谱等资料中都未出现过,似有专门一谈的必要。 据叶孝慎、姚明强先生著《丁玲书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

  • [学术争鸣] 余秋雨谈写作秘诀:努力不当官,时间才会充裕 2017-10-17

    他,名满天下,谤亦随身。 他自陈,在诸多非议之前,也会很生气。也曾动过撰书回击的念头。终淡然,“人出名以后被骂正常”。余秋雨生辰:1946年8月23日籍贯:浙江省余姚县职业...

  • [学术争鸣] 探寻直觉——评《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 2017-10-17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现代新儒家迅速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显学以来,已有二十余年的时光。学术界提供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以专著形式出现的,既有人物研究(尤其是对梁漱溟、...

  • [学术争鸣] 最早谜语书出现在南宋 明清笔记小说中常摘录谜语 2017-10-17

    名家轶事、国学掌故、藏书常识……欢迎来“寻知故纸”,看故事、长知识。 在古代,元宵节又名元夕、元夜、上元节、灯节。自宋代开始,元宵节有张灯的民俗,而灯上常常写些谜语...

  • [学术争鸣] 《无声告白》为何在美国如此走红——谈伍绮诗的创作与社会背景 2017-10-17

    华裔美国小说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Everyting I Never Told You)的出版时间虽短,但是它注定会成为华美文学史上一道出奇的风景。这是因为该书出版前后,美国国内的主流文学刊物都...

  • [学术争鸣] 汤姆·麦卡锡:从艺术家走向作家 2017-10-17

    作为当代英国小说界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国际灵航协会的协作创始人,麦卡锡始终关注艺术和社会中的非本真性以及重复或复制的首要性和原创性。 在《记忆残留》发表以...

  • [学术争鸣] 我与汤一介、乐黛云老师的三次交往 2017-10-17

    乐黛云老师为我作序 2011年1月20日,我给汤、乐二老去信一封,希望他们能给我主编的《梅光迪文存》写一篇序言,还提到我对汤老的伯父汤用彬的研究情况,并附上了我整理的《汤用...

  • [学术争鸣] 民国春运:郭沫若没钱坐火车 2017-10-17

    民国没有“春运”这个词儿,但同样有“春运”这个问题。 在民国,一到了年关,“回家难”的问题也就浮上了水面。和如今一样,如何能在回家过年的滚滚人潮中,顺利安全地抵达,...

  • [学术争鸣] 如何实现准确呈现与理性升华——乡村纪实文学小议 2017-10-17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人类共有的话题,诸如城市与乡村、他乡与故乡、现代与寻根等一一凸显了出来。目前,反映乡村的纪实文学作品,通常以作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为描述对象,...

  • [学术争鸣] 评论:文化也要从供给侧发力 2017-10-17

    深论 李琼(媒体评论员) “票房屡破纪录、文化+旅游成时尚、博物馆前排起长队……”《人民日报》2月15日的报道,用“超乎想象”这个词,来描述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呈现出的文化需...

  • [学术争鸣] 战地记者的文学视界 2017-10-17

    战地记者最早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根据亲身经历采写战地报道,这些新闻素材也会成为一部分战地记者创作文学作品的“第一手材料”。战争文学作品记录战争真...

  • [学术争鸣] “作品红,作者穷”的怪象该终结了 2017-10-17

    许镜清是谁?可能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但要说到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相信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即响起《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熟悉的旋律。而这些音乐的作曲者,正...

  • [学术争鸣] 阅读台北在匆匆的一瞥之间 2017-10-17

    因为旅行的关系,在台北逗留了一日。虽然仅仅是短暂的路过,然而在匆匆的一瞥之间,却可瞥见台北的文化一角。 初到台北,搭捷运在城市里穿梭。在捷运板南线的车厢里,不经意间...

  • [学术争鸣] 丹增的镜子——读《我的高僧表哥》 2017-10-17

    散文集《我的高僧表哥》是一本回忆录,是丹增对自己生命中黄金时代的回忆,对美好的回忆。这种经验来自他的生命的希腊时代,这是经历,也是世界观的出发点。童年在他心中从来...

  • [学术争鸣] 北方乡村的文学书写 2017-10-17

    杨献平的散文作品是有生命体温与众生关怀气质的。读他的文章,感觉很老,老得让人痛,让人恨,但老至骨髓,也便就“老”成一种风骨。如果说文字有气质,“老”就是杨献平散文...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