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文学视点] 杨朔的延安之路 2017-10-17

    我国当代散文家杨朔的抒情散文,诗意盎然,主题鲜明,具有极强的时代感,这是与他曾经的延安生活分不开的。 杨朔原名杨毓晋,字莹叔,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城的一个地主家...

  • [文坛聚焦] 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创新 2017-10-17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发展不能停留于关于增强问题意识的一般性谈论,而应进一步深入到“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研究的关系上来。“马克思主义问题性”...

  • [文坛聚焦] 论“文艺”与“文学”概念的意义含混 2017-10-17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文艺”这个来自翻译的外来新词开始被中国接受,但其含义是模棱两可的、含混的,甚至有时是矛盾的。文艺学除了定义的混乱外,也不符合国家颁布的学科...

  • [文学视点] 始终站在普通劳动者一边——路遥及《平凡的世界》给我们的启示 2017-10-17

    ●作家只要脚踩坚实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能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源头活水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就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就能为创造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人...

  • [文学视点] 解读杨朔与毛泽东两度文学情缘 2017-10-17

    杨朔一生追求光明与真理,使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一生爱好文学,致力于小说与散文的创作,这又使他成为著名的小说家与散文家。他的文学道路与革命道路几乎是交合在一起的。惟...

  • [文学视点] 网络文学的一二三 2017-10-17

    虽然我们经常拿“Electronic Literature”翻译“网络文学”,但二者在中西方文化中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Electronic Literature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西方实验和先锋艺术的传统,具有很强的...

  • [文坛聚焦] 当代文学理论的两次跨界变迁 2017-10-17

    【内容提要】 “理论”与文化研究的相继兴盛,使得20世纪上半叶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确立起来的纯粹文学理论的知识幻象破灭。文学知识界已经普遍接纳“理论”与文化研究为文学理论...

  • [文坛聚焦] 叙事的修辞指向——詹姆斯·费伦的叙事研究 2017-10-17

    【内容提要】 费伦从修辞学的视角来界定叙事,从修辞的手段、沟通性和目的性三个角度来展开具体的叙事分析。聚焦和不可靠叙述等叙事技巧在他的分析中成为修辞手段,对叙事进程...

  • [文学视点] 《茶花赋》手稿 2017-10-17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

  • [学术争鸣] 杨义:重绘中国文化地图 2017-10-17

    好端端的文学研究,为什么要让它与地理结缘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杨义先生在自己的新著《文学地理学会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里说,“说到底...

  • [文坛聚焦] 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 2017-10-17

    核心阅读 重视网络文学研究,就得重视它的生成机制和生产机制,目的在于建设性地“介入” 从文学史看,任何文学艺术发自民间,都是经由知识精英参与创作、给予评价才由俗变雅...

  • [文学视点] 莫让文学批评变成一门“手艺活” 2017-10-17

    文学批评不是简单的作品评价或分析,而是有着自身的体系规范和美学价值。其中,批评文体便是彰显这些独立性的表征之一。当前的文学批评面临着怎样的文体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

  • [文学视点] “共和国叙事”的实践性尝试——《三千里江山》的当下释读 2017-10-17

    一 1950年底,杨朔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朝期间,除了写作大量战地报道外,他还创作了12万字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我们可以从作家的《几句表...

  • [文学视点] 小说《平凡的世界》:提供一个不平凡的文学生活案例 2017-10-17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不但再次引起公众热议,也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近日,由山东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

  • [文学视点] 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意义 2017-10-17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宝库。它在中华民族的长期演进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而成,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得新生、受到重视、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

  • [文学视点]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生活 2017-10-17

    文学批评对于批评家,不仅意味着是一种职业实践、一种价值追寻,而且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批评即生活。在批评这种文学生活中,批评家既是读者,是对话者,更是创造者。 批评...

  • [文坛聚焦] 话语行为与文学阐释 2017-10-17

    【内容提要】 在文学研究领域,话语行为理论与现代解释学是内在贯通的,二者相互发明、相互补充,共同为文学意义阐释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当研究者将关注焦点从话语表述转向话语...

  • [文学视点] 拓展地域文学的创作资源 2017-10-17

    地域性与民族性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情性基因里的独特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一个人无论来自哪里,只有通过对文化的相互了解,才可以促进相互的了解。 作为一...

  • [文坛聚焦] 丁毅对现代民族歌剧的历史贡献 2017-10-17

    丁毅是我的二姐夫,在他于1997年去世以后,我一直想写文章悼念他,但始终未能成文。今年我和他的女儿丁沁一起编选了他的文集《丁毅歌剧创作、理论与翻译》,因此写了这篇总序,...

  • [学术争鸣] 中澳作家热议“文学与包容” 2017-10-17

    4月2日至3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论坛主题是“文学与包容”。在本次论坛上,徐小斌与布莱恩·卡斯特罗、莫言与J.M.库...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