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宝库。它在中华民族的长期演进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而成,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获得新生、受到重视、茁壮成长,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人类文明的珍品。只要民族众多、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基本文化国情不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持续永守就理所当然;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旗帜高高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继续发展繁荣便前景灿烂,并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55个少数民族的独特精神创造、文化表达、审美呈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光照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国家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具有多重的意义。 就国际意义而言,首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被发掘整理出来的少数民族文学遗产向世界表明,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自有它伟大的创造,为丰富世界文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是这样,《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红楼梦》等名著是这样,西北“花儿”、岭南“歌会”是这样,纳瓦依、仓央嘉措、哈拜等著名作家诗人也是这样。在不断持续开展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蒙古长调等先后列入有关名目,不仅确立了它们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捍卫了国家文化主权,使确保其创造发明权、所有权、享受权、继承权、发展权成为可能与现实。其次是生机勃勃进行中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目前仍在为当代世界文学贡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智慧与经验、大家与精品。老舍、沈从文等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就显示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强劲实力。其三是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已有众多少数民族优秀成果进入国际文化对话领域,成功展示了中国形象、张扬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价值,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共荣,有力反击了一些强势文化企图让世界文化单质化、西方化的潮流。在周边文化外交工作中,少数民族文学更是针对许多民族跨境而居,其宗教习俗、语言文字、文学相通的情况,对促进安邻睦邻、和平进步发挥了特殊作用,如《中蒙文学作品集》的出版和中哈哈萨克文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推进就是其成功的事例。其四是它充实了国际中国学的内容,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绚烂、多彩多姿。如,日本就创刊有专门刊物《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并涌现出像君岛久子、牧田英二、西胁隆夫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研究大家及其大量成果,加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及理性把握。 发展繁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内意义,大致体现在政治、社会、文化、文学、艺术、产业、学术、教育几个方面。 在政治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有利于以文辅政、巩固国家统一、强化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守各民族共同的思想信仰与价值追求、积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清明的政治是文学的保障,黑暗的政治是文学的杀手。同样,高雅的文学是伟大政治的盟友,低俗的文学是腐朽政治的帮凶。少数民族文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民族平等团结的背景下,才能实现发展、进步。我们党和政府不但要继续为少数民族文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与保障,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少数民族文学为党和国家最高利益服务、为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少数民族文学也有责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同行,唤醒人们的政治自觉,坚定人们的政治信念,歌颂社会主义政治的伟大成就,赞美杰出政治人物的光辉事迹,昭示社会主义政治的美好前景。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70年的努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已经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伟大祖国而书写与歌唱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它仍将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旗帜鲜明地歌唱共产党、歌唱社会主义、歌唱改革开放,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方面承担战略重任,并履行好文学资政、文学戍边的使命,维护好文化安全,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