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崛起时,《收获》《当代》《十月》和《花城》四大文学期刊曾被称为“四大名旦”;与此相应的,就有了京城“四大名编”之说,包括已去世的章仲锷、龙世辉和健在的崔...
“书虫”,这是岳母送给严家炎的一个绰号。 在夫人卢晓蓉看来,这位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从年头到年尾,从周一到周日,他的手里都拿着一本书,“只要是书...
孔祥敬近来的一些诗作读了让人气清神旺且内心充实。他的创作接续了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颂歌传统,又饱含当今时代的新意新质、充沛的现代精神,使我们读他的诗有故人般的亲切。...
新井一二三是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自2011年以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已出版了她的9部散文集。 新井学中文最初是被北京话所吸引。在《我这一代东京人》里,她如此描述自己和中...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对危地马拉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他痴迷于探寻危地马拉的起源,孜孜不倦地收集和整理玛雅人的神话传说,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拉丁美洲的民族气质和印...
如果一位当年城市的热血青年,将他的人生中18岁到38岁最宝贵的一段年华献给了山区,而且这20年中有13年当插队知青,拿着农民户口分着农民口粮过日子,那将会是怎样的一段经历?...
世人若简单分为有趣、无趣,那自称“破老头”的沈昌文当属前者。这与其成为中国出版界的传奇存在,这与业界尊称其为“沈公”,并不冲突。 关于他的有趣,业内盛传着颇多故事。...
“趁我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写在杨绛103岁生日之际 杨绛 资料图片 “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在《洗澡之后》的前言中,作者杨绛先生说,“假如我去世...
1995年,奉调中国作协,在给《作家通讯》所写的“就任感言”中我这样开头:“我与文学,许是有些未了之缘的。年轻时曾是一名痴迷的追求者,而后投笔从政,蹉跎三十来年,暌违既...
读她的文字,无论幽默还是调侃,底色总感苍凉。只是近些年,通会之际,人文俱老,连苍凉也化在水三点火两重的一个“淡”字中了。 叶广芩人生的三个W 2014年初,根据叶广芩的长篇...
就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而言,2014年也许算得上是一个“麦家年”。 2月起,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等美英主流媒体,对中国作家麦家的创作成就及其作品...
1982年,正在巴黎高师进修黎曼几何的年轻数学教师周克希也许不会料到,10年后,他将彻底转行,离开华东师范大学,投身上海译文出版社成为专业文学编审,并且,着手翻译20世纪最...
陈乐民是我国著名的国际政治与欧洲问题专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学会会长,出版过多部著作及作品和随笔文集。 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陈乐民系列作品9种,...
写侦探小说,写专栏,翻译文学作品,但文泽尔最看重的事业是自己开办的“文泽尔书友会”。 选在闹市,体现城市精神 从江汉路地铁站出来,就到了湖北武汉最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
守行蓄德 光前裕后——汤一介的人与书 汤一介祖籍黄梅,与我的导师萧萐父是好友。萧先生曾请他来武汉大学为我们讲过课,因此我也算是汤先生的弟子,只是未能登堂入室。 汤一介...
心头一焰凭谁识 的历长明永夜时——叶嘉莹与《人间词话》 “我是读了一辈子古典诗词的人,我的这第一篇赏评文章为什么不写五代、两宋的大家而写王国维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
“你猜,我咔嚓一口,从苹果里吃出了一个什么东西?”儿童幻想文学作家彭懿的作品《蓝耳朵》正是以这样一个疑问句开篇。随后,书中众多小朋友积极竞猜,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后...
清史学家阎崇年近日出版了《阎崇年集》,全书计18种25册(正编24册,附录1册),近800万字,2000张图片。阎崇年以一年节气为序,将24册书分别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以他的早期著作《努...
《林涛海韵丛话》——守正创新理论正道 李衍柱教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半个多世纪来辛勤耕耘,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科研方面硕果累累,5卷《林涛海韵丛话》正是...
编者按 伴随着打字机的声音,体育馆中央变成了一个个书房,人们用表演向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屠格涅夫等俄罗斯文豪致敬。这是不久前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