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张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性作家,她获第二届、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多次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张...
十来岁时,王蒙首次看了1938年敌伪时期上海拍就的电影《雷雨》。印象最深的是侍萍与周朴园重逢,侍萍提到三十年前的事,说:“那时候还没有用洋火。” 少年王蒙听到这妇人回忆...
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他(她)的身世经历关系紧密,而一个杰出作家人与文的契合度似乎更甚。许多时候,它们甚至可以相互印证、互为解读。作家萧红和她的作品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许渊冲 资料照片 【追思】 在北大,有一位可爱的老人,喜欢吃汉堡、喝可乐,喜欢从夜里“偷时间”,深夜是他工作的黄金时段。昨夜今晨,他还一直在看自己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
书写沃土的人 ——作家关仁山阜平采访纪事 “作家只有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写作行为与书写对象聚焦于人民,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掘,向精神思想的高处探索,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温度...
106岁马识途封笔最后一本书写了近40年 工作中的马识途 “我年已一百零六岁,老且朽矣,弄笔生涯早该封笔了,因此,拟趁我的新著《夜谭续记》出版并书赠文友之机,特录出概述我生...
追光文学巨匠——钱钟书:纵逸自如的治学气派为文风范 今年是钱钟书先生诞辰110周年,可能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没有看到什么纪念活动,也少见专门的纪念文章。这样的平静如常,...
记者:近年来,您创作了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拥抱谎言拥抱你》《隔 河千里秦川知夏》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反响不俗。和之前擅长的幻想类作品相比,现 实题材的...
“岁数大了,在书房的时间多了一点,文学自然就回来了。不是我想写小说,是小说找我写它。”在新作《俗世奇人全本》首发式上,“回归创作”的作家冯骥才这样说道。 冯骥才的“...
1985年,诗人绿原在德国 杨武能 摄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曾用译名刘半九。诗人、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20世纪40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七月诗派”后期重要...
2018年10月,马识途接受中国艺术报专访。中国艺术报记者 孟祥宁 摄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北京大学校友会和全球各分会快速反应,广大四川校友也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火速...
在追寻和重构中品咂多彩人生 ——读格非《月落荒寺》 日前出版的以反映大都市知识分子生活和精神欲求的长篇小说《月落荒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系茅盾文学奖获...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谈如何构思《主角》中的人物—— 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角 陈彦在活动现场 改革开放初期,陕西省商洛市一个名叫镇安的小县城,被称为“文学小县”,...
《云中记》阿来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2008年5月12日,作家阿来在成都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世界突然开始摇晃。汶川地震,那场举世瞩目的灾难降临。很长一...
著名作家白先勇主张从小说艺术、美学观点比较《红楼梦》版本的得失,这种观点传播较广。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白先勇先生进行了专访,他对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阐释...
梁晓声《人世间》在京研讨 1月23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和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作家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讲...
弃“文”归“朴”的写作历程 ——访王安忆 文艺报记者:《考工记》被认为是《长恨歌》的姊妹篇。虽然同样是以一个人物的命运勾勒一段上海历史,但是,《长恨歌》中浓烈的抒情...
《蒋子龙文学回忆录》出版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改革文学”代表作家蒋子龙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7年,蒋子龙将自己的文学创造之路汇...
左图本文作者珍藏的鲁迅半身像藏书票。右图藏书票背面有巴金签名手迹。 在我的藏书票中,最珍爱的莫过于一枚由版画家赵延年创作的鲁迅先生半身像藏书票,木刻墨印与温润雪白的...
阿来是当下重要的中国作家之一,他近年的写作倾向是中国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风向。阿来从《尘埃落定》《格萨尔王》的历史疆域中一路驰骋而来,带着茅奖和鲁奖的双重认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