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李联明:汉英语言比较研究


    摘要:从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体察和比较“狮子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会发现,一方面,汉语中有限的“狮子语言”多用于贬义,英语中则多倾向用于褒义,且数目繁多、使用灵活;另一方面,由于在表示“尊贵”、“威严”、“权威”等方面具有趋同性,当运用“狮子”这一动物形象来表情达意时,其“形”与“义”在两种语言之间基本吻合,故易于彼此之间顺利转换。
    关键词:语言  文化  本义  喻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传播工具。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个词或短语对来自另一个文化背景下的人来说,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事物;有时即使所指的是相同的事物,该事物在他们的心目中产生的联想也是有悬殊的。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人对外国人讲了一个笑话,而对方反倒受到了伤害;外国人听了一句话后捧腹大笑,而我们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有的语言学家称,在国际交往中,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往往会比语言知识的欠缺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一个词或短语,除了了解其基本的denotation(the explicit meaning of a word),之外,还必须掌握其connotation( the implied meaning in addition to its primary meaning)。了解一个词的本义并不难,而了解它的喻义却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跨文化研究就象是横跨在两个陌生的文化圈之间的桥梁,它俯撖着两种生活方式,审视着包涵异质价值观的语汇之间的传达与沟通,从而保证了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篇正是从“狮子”这一特殊的动物的角度,去剖析“狮子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
    在人类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与动物的近邻关系使得人们对它们的习性也是非常熟悉的,渐渐地人们便乐于把某些动物身上所具有的某些品质或特性与人类生活中的某些人的特点加以联系起来,于是动物走进了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也因之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活泼。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的人们可能会对即使是相同的动物熟悉程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独特的历史风貌、神话传说及寓言故事等,使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褒贬形象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篇着重探讨狮子这一动物形象,在英语和汉语当中所具有的不同的象征意义。
    汉语中“狮子”的本义可概括为:“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猫科。雄狮体魄健壮。”{1}英语中的的本义为:“lion: a large powerful flesh-eating animal of the cat family.”{2}从中可见“狮子”与“lion”的本义是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喻义,即联想意义是否一致呢?
    我们知道,我国和英国都没有土生土长的狮子,它主要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到现在为止,人们也只能在一些较大的动物园里才能一饱眼福。有趣的是,中国人和英国人几乎于同一个时代首先看到了狮子。
    据史书记载,东汉章帝元年(公元87年),西域安息国王向汉朝进贡一对狮子,中国从此才有了狮子,当时汉王把它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命乐官将狮子形象和动作编成“狮舞”。到了南北朝,狮舞的表演已成盛事。唐代,又作了更大的发展提高。曾有专人描述:“假面假人假狮子”。狮子是与佛教同时传入我国的,佛教的发祥地印度自古就有敬畏狮子的风尚。传说,释伽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人皆以为“佛为人中狮子”。以山西五台山为道场的文殊菩萨的坐骑即为一头凶猛的狮子。当时在西亚诸国和印度等国和很早出现了“翼狮”之类的雕刻。最近,新疆考古研究所在楼兰发现了一座距今约2000年的汉晋时期的古墓,棺中的毛毯上画有色彩艳丽的狮子。{3}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的唐·三彩狮子,高19.5厘米,是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王家坟村90号唐墓出土。客观地讲,狮子的传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还是建筑方面,它成了我国的守门兽,中国住宅建筑门口,以狮子形象象征威严、庄重,寓意镇宅驱邪。从寺院到衙门,从城门到陵墓,狮子形象日益广泛。江苏句容县梁朝墓前的石狮子,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北京现存有不少明清两代的石狮子。当时狮子的形态趋向于慈爱嘻乐之状。闻名中外的金朝时所建的卢沟桥的两旁,共有140个雕柱,每个柱头上都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子又负藏着几只小狮子,最小的仅几厘米,极不容易数清,所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1961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了编号,结果还是数清了,共有485只。{4}在民间,狮子成为一种勇武、强大和吉祥的化身。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往往难解难分。狮舞中的狮子形象是民间艺人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的,活泼顽皮可爱,完全失去了“百兽之王”的威风。在明代传入广东的狮子舞被称为“醒狮”。苏州的狮子园林闻名遐迩。印度的狮子终于与我国的文化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当中,狮子有威严、尊贵、镇邪、吉祥等积极的联想意义,但由于它是与佛教结伴而生而且是比较稀奇的,所以,除传统建筑以外,对于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民族来说,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因而在语言中也很难能找到与狮子形象有关的词句。象“河东狮吼”、“张开狮子大口”之类的言语是绝少见到的。洪迈《客斋三笔》卷三载:陈糙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柳姓的郡望,暗指陈妻柳氏;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陈糙好谈佛,故东坡借佛家语以戏之。后以“河东狮吼”比喻妻子妒悍,嘲笑惧内的人。《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5}
    相对于中国人而言,英国人认识狮子较少地免除了受佛教的影响,因而普通民众对它的认识的广泛性也在为数众多的语言当中表现了出来。加拿大人类学学者马歇尔.伯吉斯认为,“Very likely the lions were first brought into England in cages by the Romans.”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