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谭景春:辩证统一的语言规范和发展


    【语言论坛】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语言现象突破原有的规范,其中有的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广泛地使用开来而形成新的规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中的“积非成是”。
    “七月流火”
    ——对原有词语赋予新意义
    2005年7月,某大学的校长在对来宾致欢迎辞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这一说法随即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有人提出批评,认为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炎热”是望文生义,不合规范,因为“七月流火”的本义是农历七月的时候,大火星逐渐西降,指天气渐渐转凉。尽管有人对此提出批评,但此后这种用法却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开来。例如:
    (1)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目前已进入七月流火的“三伏天”。
    (2)七月流火,酷热难耐,室外温度高达38℃。
    这种新用法最终被收入2016年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第7版:
    【七月流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七月流火”这种表面上不合理据却流行开来的用法,其背后必然有它的道理。其实,“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炎热”是用原有词语赋予新的意义,这也符合词汇意义演变的规律。这新的意义与其构成成分密切相关,因为“火”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一般意义上的火,人们形容天气炎热常常用到“下火”这个词,如“中午的太阳热辣辣的,跟下火似的”,“流火”就可以理解为“下火”。“七月”很容易理解为现在人们常用的公历7月,这正是酷暑难耐的月份。人们在使用中对“七月流火”的构成成分有了新的理解,这正像《现汉》第7版的释义明确说明的那样,虽然是误解,但这是“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炎热”容易让人接受的原因,或者说是道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空穴来风”,字面义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原本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却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再比如“出尔反尔”,原来的意思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即善得善果,恶得恶果),现在却用来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