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张强 杨亦鸣:语言能力:从理论探讨到重大需求(8)


    (二)中国语言能力需求的理论和行动
    中国学者和机构也对语言能力这一重大社会需求迅速做出反应,提出当前进行语言能力建设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迫切需求,并多方推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语言能力的提升活动。
    在理论探讨方面,李宇明(2011)首先论证了语言能力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他在分析中国目前的语种能力、主要语言的影响力、语言状况等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的语言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新需求,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杨亦鸣(2013)也论证指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语言能力既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构件,又体现着国家语言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是国家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人类认知能力发展基础及人脑最高级功能的语言能力的研究将代表着脑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也是智能科学获得革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和前提,因而也成为科技进步的重大需求。赵世举(2015a,2015b)、文秋芳(2016)、戴曼纯(2011)也从国家语言能力角度提出语言能力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当前制定提升语言能力战略的迫切需求。
    在行动实践方面,首先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充分认识到语言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中国语言学家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指导下深入研讨并周密论证了语言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其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这两方面的合力最终促使由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起召开了“世界语言大会”,将语言能力提升作为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共同的“语言政策和实践”,形成《苏州共识》并在全世界推广。其次是建立语言能力相关研究中心。2012年9月,江苏师范大学成立首家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协同了海内外1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语言能力科学研究和提升实践,并于2014年获批江苏省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7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国家语言能力的理论构建和现状调研。三是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5年3月,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语言学家迅速就语言能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言献策。李宇明(2015)也提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如何铺路、怎样搭桥的问题,要研究语言状况,注重语言人才培养,了解相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语言习惯。杨亦鸣(2015)则提出“‘一带一路’,语言先行,语言不通,有可能一无所成”,当下亟需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研究,构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宏大战略工程,迅即部署并着手解决即将到来的语言人才奇缺和语言服务能力匮乏问题。学界同时迅速行动,编制“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专著。王辉(2015)和杨亦鸣、赵晓群(2016)从不同层面共同描摹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图景,是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清楚地了解64国语言国情的重要参考。
    日益凸显的重大需求,标示着语言能力时代的到来。应对时代的要求,学界应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以科学的整合视角深入挖掘“语言能力”的本质及其提升规律;主动投身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宏大工程构建,率先开展语言能力提升的相关实践,推动国家、社会和个人语言能力提升;积极为国家制定语言能力发展方略,推动与语言能力提升有关的国家重大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满足当前及未来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语言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