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相对语言规则:生成性的必要基石之一(2)


    一、“原型效应”与语言规则
    “原型效应”③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莱考夫(Lakoff)指出:
    语言范畴的类型应该和我们概念系统中其他范畴的类型相同。特别地,它们应该显示出原型及基本层次效应。④
    “原型效应”强调事物的连续性(gradation),否认事物的离散性,在认知语法看来,语言中的各种现象也都是连续的,只有中心成员与非中心成员之分,各成员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原型效应”对后来认知语法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谈到语法规则时兰盖克(Langacker)指出:
    话语者语法模型的知识处于沿着图式性及符号复杂广泛性排列的大量符号集合(symbolic assemblies)清单当中……如果希望做出分别,我们并不比遵从在词(word)层面做出划分的传统方法更有效。因此语(morphology)通过不超过词示例(instantiations)的图式集合(如N+less)得到描述,句法(syntax)通过多词(multiword)示例的图式集合(如)得到描述。即使这样,如果考虑到单个词和多词系列(multiword sequences)之间的中间状态(imermediate)表达(例如复合词),语素和句法的界限也是模糊的。⑤
    兰盖克(Langacker)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规则是形成符号复杂化表达的模型(patterns),具有图式化(schematic)及复杂化(complex)的特点;二是语法模型(grammatical patterns)具有连续性,各模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以至于Langacker说:
    词汇和语法形成了一个仅仅由符号结构组成的连续统(agradation)。⑥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兰盖克(Langacker)认为词汇和语法具有连续性呢?他说:
    错误在于假设一种语言片段必须是非此即彼。对于并合两种分析中心特征的提议(position)并非没有潜在的可能。提议将容许这样的主张:订书机(stapler)实际上是动词加-er(V+-er)派生规则的一个事例;除了它作为这种模式样本地位之外,订书机构成了一个已固定下来的词汇项目,其语义值是模式自身无法说明的。这种明显不过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排他性谬误(exclusionary fallacy),这种谬误与生成模型的固有人为特性有关(例如,经过特殊处理的隐喻——对由同时作为固定单位而列入词汇中的规则派生或构建的表达进行概念化是很难的)。⑦
    在生成语法看来,英语中诸如“stapler”这样的语言片段是由“staple+er”这样的方式派生而来的,如:
    write+er-writer work+er→worker look+er looker watch→watcher……⑧
    对于这种现象,生成语法用一个规则进行概括:名词←动词+er[-er|指称人或事物]。生成语法认为“名词+er”这种用规则生成的语言片段并不需要放在词库中,在生成语法看来,词库中存在的都是无法预测的语言片段。但是英语中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进入这种格式,如:
    see+er→*seer smell+er→*smeller email+er→*emailer meet+er→*meeter……
    于是兰盖克(Langacker)认为所谓的“名词←动词+er[-er|指称人或事物]”这样的规则只不过是人为分析的结果,英语中“名词+er”语言片段也应该是一个词汇项目(lexical item),因此,语言中的词汇与语法规则并不能严格区分开来,词汇与语法是一个“连续统”⑨。
    我们认为,正是因为受到“原型效应”观念的影响,认知语法从一开始就只注意语言中的连续性现象,而没有看到语言中的离散性现象。也即认知语法从一开始就只注意语言中的“原型效应”现象而没有注意到“非原型效应”现象。语言中的“原型效应”现象可以用“解释规则”来说明,而“非原型现象”可以用“生成规则”来说明⑩。看下面的例子:
    老李 老王 老何 老朱 老田……
    老虎 老鹰 老鼠 *老狗 *老鸡……
    上边一栏的语言片段可以用“老+名(‘名’为单音节姓氏)”这一规则来概括,下边一栏的语言片段可以用“老+名(‘名’为单音节动物名)”这一规则来概括。但是这两个规则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老+名(‘名’为单音节姓氏)”这一规则遵循“平行周遍原则”,即只要是单音节姓氏都可以进入“名”的位置,而“老+名(‘名’为单音节动物名)”这一规则只遵循“平行不周遍原则”,即只有部分单音节动物名能进入“名”的位置,符合“平行周遍原则”的规则称为“生成规则”,符合“平行不周遍原则”的规则称为“解释规则”。“生成规则”反映了语言中的“非原型效应”现象,而“解释规则”则反映的是“原型效应”现象,在“非原型效应”现象中范畴内并不存在中心成员与非中心成员的分别,每个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属性,所以它们都可以进入同一语法规则。语言中正因为“非原型效应”的存在,才出现了“生成规则”。通过“解释规则”形成的语言片段是需要一一记忆的,而通过“生成规则”形成的语言片段则无需一一记忆,只需记忆它的组成成分及规则,整个语言片段可以通过规则生成出来。可以说,没有基于平行周遍条件的离散规则,就没有生成性。基于原型效应的连续性假说不能解释语言的生成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