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含蓄原则”看“有+NP”的语义偏移现象(4)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10:01:08 《汉语学报》2014年第1期 newdu 参加讨论
2.3 “有+NP”语义偏移的鉴别格式 明确了判定“心理期待”正向与负向的标准,还需要提供特定的句法鉴别格式,以便对“有+NP”语义偏移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定。“有+NP”虽然是中性名词发生语义偏移最典型的句法环境,但是要做出其语义偏移方向的判定,必须辅以语义上与其具有依存关系的格式作为鉴别格式。为了避免语境的影响,我们采用与“有+NP”表意基本一致的最小转换式作为其语义偏移方向的鉴别式,下面鉴别式中的“有+NP”为原式,箭头后的格式为转换式。 (4)a.“有+NP”→“NP+A” b.“有+NP”→“NP+太+A” c.“有+NP”+“NP+不好”/“有+不好的+NP” a是判断“有+NP”语义正向偏移的专用鉴别式,转换式中的“A”为“好、大、多、高、强”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NP+A”是汉语表达评价的常用格式。通过“有+NP”与“NP+A”表意上的转换关系,可推知“有+NP”代表的是符合社会正常标准并顺应了说话者心理的正向期待,语义上发生了正向偏移。请看几例: (5)a.有本事→本事大(强) b.有才能→才能强(高) c.有成果→成果多(大) d.有出息→出息大 e.有道理→道理对(深) f.有德行→德行好(高) g.有道德→道德好(高) h.有能力→能力强(大) 例(4b)、(4c)是判断“有+NP”语义负向偏移的专用鉴别式。转换式“NP+太+A”表明名词代表的属性与特点已经超过了社会正常的评价标准,是一种“过犹不及”的评价。通过“有+NP”与“NP+太+A”表意上的转换关系可推知,“有+NP”代表的是不符合社会正常标准与说话者心理的负向期待,语义上发生了负向偏移。以例(2)(3)为例,尽管“有+NP”表面上也能转换为“NP+A”,但是,“NP+A”实际上暗含了“NP+太+A”之意,语义偏移是负向的。例(4c)适宜于测试无(4a)、(4b)转换式的“有+NP”短语②,如“有苗头”表达的是“苗头不对(妙)”或“有不好的苗头”之意,“有情况”表达的是“情况不对(妙)”或“有不好的情况”之意,语义偏移明显是负向的。 所谓好坏评价存在于社会成员共同的语感中,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主观性的标准,但是主观性的意义也能通过客观的形式揭示出来。下面的“有+NP”,左列均表示正向期待,右列均表示负向期待,两列“有+NP”对“好、坏”类评价性词语的容忍度不同,也能从形式上进一步验证我们的语感。 “有胆子”“有块头”中间虽不能插入“好、坏”,但前者能够插入贬义的“贼”(有个贼胆子),后者能插入贬义的“傻”(有个傻块头),这足以说明两个“有+NP”语义上发生了负向偏移。所以,只有将主观标准落实为某种可见的客观性的鉴别格式,才能对“有+NP”格式发生语义偏移的方向做出符合语言实际的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误解研究
- 下一篇:语用学中的“情”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