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从中小学语文教材看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落实、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材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意义与思考》简述


    论文作者简介:
    苏新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
     
    文章是基于国家语委2013年度重大科研课题“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符合性调查研究”撰写而成的,主要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在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的意义、“失范”的普遍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国家主管部分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颁布后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新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要与已有标准尽量衔接并保持一致,制订标准时要兼顾科学严谨与大众的方便运用。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材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中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订与推广的思考。
    文章认为语言文字规范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而学校教育是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后文简称“语标”)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纵观整个20世纪的发展,我国完成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反切注音到注音字母再到汉语拼音、从古代句读到现代标点符号、从传统汉字到简体规范字的变化,还有与时俱进的读音变化、异形词变化,几乎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语言文字更革的痕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先后研制颁布一百多项语标,在社会用语用字、语文教学、出版印刷、辞书编纂、新闻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变化而与时俱进地调整与完善的。基于此,作者指出语标的推广普及、检查落实,应与国家语标的研制同等重要,非常值得关注。
    而考察语标落实情况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则是学校教育,这主要是因为:1.学校教育与教科书是语标最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2.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语言、心智、知识的“启蒙”“成长”期;3.当下的学生就是将来社会的栋梁;4.学校教育具有规定性的制度要求,最容易收到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的良好效果。而在学校教育与教科书中,首当其冲的是语文课与语文教材。
    落实、推广国家语言文字标准与法规已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可是作者通过对四套出版时间较长、适用范围较广的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进行调查,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中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标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失范”问题:
    一、不同语标在教材中贯彻落实的宽严程度不一。国家颁发的语标主要集中于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如词汇的书写表达、读音表达、汉字结构拆分与书写排序,这些也是平常所说的语言文字“硬标准”,但是对于“软标准”的意义、搭配规则等则很难有规范标准。根据调查,当前语文教材既有可喜亦有可忧之处。可喜的是有的语标贯彻落实得相当不错,如汉字“四定”中的定形就比较好,可忧的是有的语标贯彻落实得不够,甚至相去甚远,如汉语拼音方案教学中教材均把y、w归入声母系统等。
    二、不同教材之间在贯彻语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指出语标与教学大纲不同,教材编纂出版由“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赋予了教材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是各教材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自由发挥空间,而语标是标准,是硬性要求,只能遵守与执行。调查显示,多部教材在执行同一语标时存在差异。比如“儿化韵”的拼音书写,《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儿化韵尾要写成 r。有的教材能照此执行,但是多数教材将“一点儿”写成了“yì diǎn er”,将“一会儿”写成了“yī huì er”。
    三、同一套教材的不同内容贯彻语标的力度不一。文章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课文正文、页下注、练习、教师参考书等,总的来看教材的不同内容不同组成部分在落实语标时存在等级区别。文章指出教材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只应该有有无之别、详略之别,以便于学生学习与教师讲授,但不应该出现正误之别,否则极易造成教与学、教科书与教师手册、练习与答案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总的来看,各教材对各种语标都有比较强的贯彻意识,并在教材的语言文字部分加以落实与运用,但是由于教材出版源自多家多门,教材编纂出自多人多手,教材呈现语言文字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在落实语标问题上,尚处在“自在”阶段,由各教材“自行控制”。
    最后,针对教材中存在的多种“失范”现象,作者提出三条建议,即加大语标的宣传推广力度,新语标要与已有语标尽量衔接并保持一致,制订语标要兼顾学科上的严谨科学与大众的方便运用。
    (原文刊于《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婷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