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摘编]社科院学部委员沈家煊: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原文作者:  
    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理论、英语和汉语的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不对称和标记论》《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法六讲》《名词和动词》。  
    原文标题:  
    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2017年第1期  
    文章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阐释了汉语中语法与韵律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字”就是一个节奏单位、汉人对音节的数目特别敏感、汉语没有明显和确定的词重音、汉语节奏的伸缩性、“松紧为本”的解释面宽、松紧虚实象似、“扭曲对应”关系等多个方面证明:汉语“大语法”包含韵律。
    文章介绍到,语法和韵律有两种关系。在英语中,语法是语法,韵律是韵律,二者分立,有一个交界面,语法和韵律在这里交互作用;而汉语中语法是“大语法”,包含韵律,韵律本身是“大语法”的一部分,不存在语法和韵律的交界面。英语和汉语的这种区别原因在于,汉语的组织和运行是以“字”为基本单位,属于“字本位”。而韵律语法就是建立在“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的。
    在汉语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节奏单位,这一点与英语不同。英语的节奏是以轻重的区分为本,遵守“重音定时”、“轻重控制松紧”,汉语的节奏属于“音节计数”或“音节定时”型;英语是“轻重定顿挫,语调显抑扬”,汉语则是“声调显抑扬,松紧定顿挫”。作者以中文歌和英语歌的区别为例,通过大量的对比来说明汉英节奏的不同特点。
    赵元任先生说,汉人对音节的数目特别敏感,做诗和写散文都要“凭借音节数目来构思”。作者同意赵先生的看法,认为要维持汉语的节奏,就要控制句子的字数,停顿要综合考虑韵律、语法、语义、语用各方面的因素。另外作者发现,汉语没有词汇层面的重音,只有话语层面的重读;汉语节奏的伸缩性就是音节组合的松紧度变化,节律的松紧虚实以扭曲对应的方式同时反映语法、语义、语用上的松紧虚实,韵律本身就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形态手段。
    文章指出,主流理论认为,语音、语法、语义是三个独立的模块,语法部分处理完毕后,得出的结果输入语音部分进行“拼读”,输入语义部分进行“解读”,相邻模块之间有交界面。然而从汉语事实看,这个假设的普遍性值得怀疑。文章证明,至少在汉语中,它的语法是一个“大语法”,包含韵律和语义(广义的语义包括语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不是截然分开、互相撕裂的,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不是靠什么“交界面”,而是靠“松紧虚实”的投射对应关系,而且这种对应是符合语言演化规律的扭曲对应。文章还对所谓的韵律压倒语法结构的说法进行了回应。
    文章认为,正因为韵律本身是汉语“大语法”的一部分,所以,跟西方语言相比,汉语更显得是一种“艺术语言”“诗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技术语言”。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摘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