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语篇中的语序》简介二:《马来纪年》中的施事位置问题


    Pamela Downing & Michael Noonan于1995年编辑的论文集 《语篇中的语序》(Word Order In Discourse),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篇中的语序问题,包括语篇原则的构成、名词性成分及焦点等的位置、话语功能、话题化现象、语用无标记语序、信息顺序等。
    本系列简介选取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编译。本文介绍Susanna Cumming的 《〈马来纪年〉中的施事位置问题》 (Agent Position in the Sejarah Melayu),该文讨论的是施事论元问题。
    在马来语(Malay)中,语序和重音对于标记语篇中小句的地位和论元是最重要的手段。在一个及物性小句中,如果动词有前缀me,固定语序为:施事>动词>受事;但是如果有前缀di,就有一个近似自由的语序。前人的研究大都关注带有前缀di的小句中动词和受事的位置,鲜少注意到施事的位置问题。作者想通过对施事位置的研究,揭示语言形式与语篇—语义功能之间的关系。
    该文所用的语料来自马来语古典文本《马来纪年》,这是最著名的马来语古典文献,前辈分析者发现这部文献包含了丰富的成分顺序方面的语料,而且,比起其他的史学著作,这部书展示了动词前“受事激发”施事的特点。
    在古典马来语中,me小句是施事激发的,而di小句是受事激发的,也就是说,如果论元为施事,动词要有前缀me;如果为受事,则有前缀di。这样的事实,即共享论元的角色(在依存小句中必须是已知信息)决定动词的前缀,使得一些学者认为前缀选择是由论元的信息地位决定的。作者不认同。以介词pun为例,有人认为pun是话题标记,因为它可以标记句首位置的已知论元,有这个标记的论元必须是小句的激发者。作者认为,pun的功能应该是标记非预期信息,包括:pun论元语义角色的转换、语义一致论元在紧挨着的前文中的可能介入以及与常识相违背的情况等等。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施事位置的变化呢?作者通过考察无施事、附着施事、oleh施事三种情况,认为一些语篇的因素影响了施事编码的各种可能,主要是对比的功能。
    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一、成分之间的顺序是不能单独进行研究的,许多功能是交叉在一起起作用的。即便是马来语这样的形式上比较灵活的语言,成分的顺序变化也不是任意的,也要引起其他的形态句法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因素都起了作用。
    二、形式与功能之间的映射是多对一和一对多的,因此不管是认知研究还是功能研究,都很难单一地捕捉句法的复杂性,因而不能单独解释语序的变化情况。
    三、话语功能角色也是多种多样的。许多话语功能因素都需要被引入研究中,例如言者参与者、相关性、重要性、信息地位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