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出土文獻所見秦漢“多筆數字”(7)


    
        (49)《漢書》卷九九上《王莽傳上》,4071頁。
        (50)[晋]葛洪撰,周天遊校注:《西京雜記》,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04頁。
        (51)李賢注:“陸陸猶碌碌也。”見《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833頁。
        (52)丁福保編:《古錢大辭典·總論》,上册,124頁。
        (53)[魏]王弼、[晋]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卷五《夬》,《十三經注疏》,57頁。
        (54)[魏]王弼、[晋]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卷五《漸》,《十三經注疏》,63頁。
        (55)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贰]》,107頁。
        (56)吴毓江:《墨子校注》卷一二《貴義》,北京:中華書局,2006,682頁。
        (57)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編著:《武威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153頁。
        (58)“桼”,前人多釋作“來”,誤。
        (59)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洛陽西郊漢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3年第2期。
        (60)王勤金、李久海、徐良玉:《揚州出土的漢代銘文銅鏡》,《文物》1985年第10期。
        (61)[漢]揚雄撰,[宋]司馬光集注,劉昭軍點校:《太玄集注》卷七《玄攤》,北京:中華書局,1998,187頁。
        (62)華學誠匯證,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協編:《揭雄方言校釋匯證》卷二,北京:中華書局,2006,100、102頁。
      (63)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增補修訂本)》卷二《西山經》,成都:巴蜀書社,1993,72頁。
        (64)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七,94頁。
        (65)[漢]鄭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禮注疏》卷三《天官·宫正》,《十三經注疏》,657頁。
        (66)《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1962頁。
        (67)[漢]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傳注疏》一六“宣公十五年”,《十三經注疏》,2287頁。
        (68)《史記》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傳》,3090頁。
        (69)《漢書》卷二四上《食貨志上》說商人“亡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顔師古注:“仟謂千錢,伯謂百銭也。伯音莫白反。今俗猶謂百錢爲一伯。”(1132頁)不過,《漢書》中的“阡陌”常寫作“仟伯”(《食貨志上》中其餘三處“仟伯”皆通“阡陌”)。王先謙《漢書補注》引吴仁傑曰:“此亦田畝之仟佰耳。蓋百畝之收不過百石,千畝之收不過千石,而商贾操奇,赢取倍息,其所人豈止百石千石之得哉?《過秦論》‘起仟佰之中’,言其拔起於隴畝,正前所謂仟佰,而《史記索隠》乃以爲‘千人百人之長’,亦非也。”又引周壽昌曰:“吴說是也。言商賈無農夫之苦,有農夫之利,即下所云商人兼并農人也。”(北京:中華書局,1983,511頁)“仟伯之得”中的“仟伯”,當解作“阡陌”爲是。
        (70)李均明先生以爲此法常用於戰國簡,此法也一直沿用至漢代。馬王堆帛書《二三子問》、《要》中,“二三子”連用時,“三”亦作“厽”。
        (71)對於“三”“三”之誤,清人王引之、段玉裁、俞樾等多有論及。參見辛德勇《<漢書>趙佗“處粤四十九年”說訂訛》,《文史》2009年第4輯,收入其著《緃心所欲——徜徉於稀見與常見書之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4-155頁。
        (72)上引岳麓秦簡《算》中也有“四分一”“六分一”(0410)的用法,可見1/4、16的表示形式并不僅有“駟”“”一種。因此,不能僅將“駟”“”視作1/4、1/6的專有表達形式。
    (73)相關研究參見[日]籾山明著,宫長爲譯《刻齒簡牘考略》,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研究譯叢》第1辑,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206-216頁;[日]籾山明著,胡平生譯《刻齒簡牘初探——漢簡形態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研究譯叢》第2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47-177頁;胡平生《木簡出入取予券書制度考》,《胡平生簡牘文物論集》,臺北:蘭臺出版社,2000,99-120頁;馬怡《里耶秦簡中幾組涉及校券的官文書》,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1-205頁;邢義田《一種前所未見的别券——讀<額濟納漢簡>札記之一》,簡帛網,2008年4月1日;胡平生《中日學者合作調研里耶秦簡刻齒獲突破性成果》,簡帛綱,2012年10月12日;蕭燦《對里耶秦簡刻齒簡調研簡報的理解和補充》,簡帛網,2012年10月13日。
     
        (本文刊于《简帛研究》2016年第2015春/夏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