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背景命题及其触发机制———从“根本”说起(6)


    
    在表示递进关系中的“根本”句中,本句命题和背景命题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为真,因而与一般意义上的P和~P有所不同。递进是一种程度上的加强,P和Q可以看作是在连续统(continuum)或量级(scale)上不重合的两个点。在例(21)中,P由“马马虎虎”表示,而Q由“很可以的了”表示。两个都算中不溜秋的评价,但在从坏到好递增的连续统上,后者的位置比前者要高不少,P和Q因此还是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对立与相对反义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相似。反义词之间的对立可以是绝对的,就像“生”和“死”那样,代表逻辑上相反的两个极端;也可以是相对的,就像“良好”和“优秀”那样,表示语义连续统上的两个点(葛本仪2003;符淮青2004)。P与Q之间的对立关系类似于相对反义。 
    2.2.4 上下文中隐含背景命题 
    语料中还有一些例子,无论从“根本”所在小句还是上下文中都很难找到直接线索,但可以通过对语境的考察,找出一个隐含的背景命题。例(24)就非常典型。 
    
    说话的人来自麦家和冯家。尽管是准亲家,尽管表面上客客气气,两家人实际上在绵里藏针地相互较劲。乍一看,冯母最后的那句话非常不合理,因为“根本”理应提示一个背景命题,与“我们是普通人家”形成对立,但语境中从来没有提到冯家是什么人。另一方面,“普通人家”处于连续统的中间位置,往上有富贵人家、权贵家族,往下有贫困家庭、弱势群体,“普通人家”的对立面有多种可能,冯母的话因此有点词不达意。不过,再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其中隐晦的含义。 
    冯母说“吃得不多”,拒绝麦耀华的好意;麦母则语中带刺地说“菜粗了”,言外之意是“亲家们身份高贵,我们高攀不上”。冯母显然是听出了这暗含的不满,因此立即做出回应。不过,冯母既不说“我们没有不赏脸”,也不直接反驳麦母的言外之意,而是挑了个带“根本”的肯定句,表面上谦虚之极,实际上却提示一个背景命题,对麦母的暗示加以实质否定。这段对话可以说是充满了机锋,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意在言外。双方在餐桌上唇枪舌剑,最关键的那句话却从未明说,成了深藏不露的背景命题。 
    像例(24)这样,“根本”出现在肯定小句里、提示隐性背景命题的情况在语料中很少见,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多见。大多数情况下背景命题都是显性的,可以从上下文中直接得出。这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一旦出现了“跟本”,就必然存在一个与本句命题对立的背景命题。如果找不到明显的背景命题,听话人就会设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推导、推理 (参看 Sperber & Wilson 1995,2004),试图从语境中找出那个背景命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