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汉语准定语句研究(7)


    第六步,此步骤涉及音系式分支的操作,应汉语习惯的要求,两个相邻的名词性成分之间需有连接成分、或停顿,〔12〕由此产生3种选择。选择一:特征引入操作介入,为使代词“他”和其相邻名词“篮球”之间有填充成分,插入“的”,形成准定语句: 
     
    选择二:特征拷贝操作介入,在施事“他”和受事“篮球”之间拷贝谓词“打”,〔13〕形成动词拷贝句: 
     
    选择三:不进行额外操作,形成焦点句: 
     
    第七步,从词汇阵列中提取词汇子阵列 LA2: 
     
    生成第二个语段CP,推送至音系式和逻辑式,之后经百科表获得最终语义解释,推导结束,分别得到(14)中的三个句子,具体如下: 
     
     
    4.2 对相关事实的解释 
    我们以上述生成机制为基础,对准定语句的5个特征进行解释。 
    首先是形义错配性。准定语句中的“的”字在音系式分支通过特征引入操作插入域外主目和域内主目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特征引入操作只能在两个相邻的成分之间进行,在这一阶段引入的新成分为构形成分,无语义内容,只影响语音,不影响句义。当句子进入音系式接口层时,轻动词位获得“的”的语音。由于这个“的”与表领属义的“的”字同形、同音,因而“他的篮球”表面看起来是领属结构,但在逻辑式层语义解读时,轻动词位只有动词义。结果造成语义解读与形式、语音序列的错配。 
    其次是准定语句与动词拷贝句的内在关联性。一般而言,准定语句可以转换为动词拷贝句。正如许多现有研究中提到的那样,从语义上讲,准定语句和动词拷贝句表示的都是“某人做某事的能力怎么样”。既然两个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那么它们之间的互相转换也就不奇怪了。根据我们的分析,动词拷贝句是在音系式分支通过特征拷贝产生的,而准定语句同样是在音系式分支通过特征引入而来。动词拷贝句和准定语句是音系式分支的不同操作造成的不同句式,由此解释了它们的互补分布关系,即在同一个句子中,有“的”则无拷贝动词。如(23)所示: 
     
    另外,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的动词拷贝句都可以转换成准定语结构,如(1)和(4),这是因为前者是由音系式分支的特征拷贝操作而来,而后者则是通过音系式分支的特征引入得到。虽然这两种结构都是句法后操作的结果,但由于特征拷贝较特征引入操作经济,因而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特征引入操作涉及添加新的成分,其使用因而更为受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