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陈丽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公民和国家语言能力”“促进社会沟通无障碍”等学术理念,在实践中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提升了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是语言文字事业保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和必然要求。
    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在消除语言交际障碍、维系社会交往、实现文化传承、凝聚民心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在广袤地理空间中的交融汇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语言基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语言文字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国民综合素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提升了公民和国家语言能力,这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了基础保障。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有利于各族群众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利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长远性支撑。语言相通是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以语言畅通信息之路、资源之路,切实帮助各族群众提高发展能力与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也是人才跨区域发展和竞争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能有效推动生产要素的循环流转和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在促进社会沟通无障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语言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着力点。
    启示举措
    一是基于大历史观视角深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理阐释,推动实践发展。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形成强大前进定力的理论实践源泉,阐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来,深入挖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所形成的历史动因,解析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发生、发展之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探索共同语的认同机制,科学阐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坚定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信念。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应建立“理论—历史—方法—经验”研究范式,将不同阶段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置于特定的时空关系中予以考察,关注政策环境、制度框架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找推广实践的理论依据,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理念。同时,我们应重视对特殊个案的解析,使之更具普遍意义,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理论供给,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经验依据。
    二是基于现代化发展视角全面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价值,形成科学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生动诠释了语言文字事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有效回应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语言需求,契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轨迹,凸显了发展历程中的语言之力。纵观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奋斗征程,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语言权益、坚持主体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重视语言国情调查、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语言生活的依法治理等,均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功的重要经验。全面审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对科学指引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实践意义。
    三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在历史与现实贯通、国际与国内相连、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围绕激发“人口规模巨大”的潜能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点,应扎根中国语言国情,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重点关注学前儿童、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人群,实现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以语言交际无障碍促进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促进社会共融共创共富。同时,应重视数字时代语言能力和素养提升。目前,网络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场域,是凝聚思想共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新空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机交互的基础,是社会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关键。为社会提供适切、有质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能有力促进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深度交融,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和智慧。
    第二,围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提升国民语言文化素养为渠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主渠道,语文课程具有“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等育人功能。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出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表述,其中“语言运用”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持续发挥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引领作用,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国民语言文化素养,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增强全社会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围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及《中国诗词大会》等重点工程和语言文化品牌活动,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汇聚共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语言资源和优质语言服务;“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收藏、研究、展示、阐释和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这些创新性的智能信息平台有益于促进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足,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四,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文国际传播为依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和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国家语言形象是国家形象和国家精神的符号载体。“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通过梳理、翻译和阐释中国核心价值术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华文化概念体系,向世界更加准确地展示和传播了中国文化。国际中文教育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应积极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精心培育国际中文教育品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搭建融汇中外文化、沟通各国民众心灵的友谊桥梁,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BYY20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