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校长 >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八卷本)》
    知名教育学者周洪宇教授主编的《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八卷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人们全面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陶行知研究的进展,并从陶行知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汲取改革现实教育的精神力量,进而找到指引教育走向美好未来的明灯。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学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独放异彩的教育学派。美国知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教育学教授戴维德·汉森在其主编出版的《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中,介绍了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其中,陶行知是唯一的中国教育思想家,足以说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认可度。
    南京晓庄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第一个实验基地,他的“生活教育”学说在这里萌生,通过实践,得到丰富和发展。“教学做合一”更作为晓庄学校的校训。晓庄学校办学的成功,受到全国的瞩目,蒋中正先生亦曾慕名造访。1929年10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参观晓庄,对该校的生活教育高度评价,认为该校“实验的方针和办法,以及发动的理想,进步的过程,都合乎我的标准”,能做到“不读死书本,以生活来引导,可负引导农民的使命”,并说:“今后不论我走到世界上哪个国家,我都要说,中国南京有个晓庄学校,它是代表世界教育的一道曙光。”
    陶行知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学的是西方教育理论,但他却没有将西方教育理论完全地生搬硬套,而是经过分析、消化,融合当时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与条件,逐步形成他的生活教育学说,并通过实践将之贯彻、落实。他放弃高官厚禄,以乡村教育作为改造中国的起点,将个人教育的理念放置于实际行动之中,极具教育的创新意义。
    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角度看,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空前繁重。陶行知的教育学说无疑是一面可供省思的镜子,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参考。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前夕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作了题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从教育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几乎在每个方面,他都引用了陶行知的名言。如在教育理念上,“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在道德情操上,“好老师要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扎实学识上,“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仁爱之心上,“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爱满天下”的精神是相通的。 (陈红艳)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7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