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知识如何生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0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胡耀飞 参加讨论
《茶经》博物学研究价值丰富 《茶经》主体内容是采茶、造茶、煮茶之法。在这些文本里,陆羽聚拢了各种各样的汉字,用来表述与茶事有关的各类事物。这类汉字及其表达的含义,有些还是首次出现于汉字史的舞台上。这对于语言学来说,是十分丰富的文本分析对象。不过目前为止,除茶史学者在校注《茶经》时出于版本差异,整理过不同字词的正讹、含义之外,以《茶经》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专门论著却付之阙如。 在《七之事》中,也有涉及类书流布情况的内容。胡宝国在《知识至上的南朝学风》一文中,围绕南朝聚书风气、儒玄文史中的知识追求,以及士人称谓转变等方面,对当时兴起的知识至上之学风进行了观照。指出在这一学风影响下,南朝、唐代出现了多部目录书、类书。目录书反映的是聚书风气,类书则表现对知识的追求。《茶经》成书,从时间来看,前有阮孝绪《七录》为代表的南朝目录书,后有徐坚《初学记》为代表的唐前期类书;从空间来看,《茶经》在江南湖州地区的撰写过程,受到了同样追求“知识至上”,并在任上主持编纂《韵海镜源》的湖州刺史颜真卿的影响。陆羽一度参与《韵海镜源》编纂工作,故而在《茶经》中也特别注重各种名物的不同称谓。 具体来说,《茶经》的博物学特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与茶有关的器物的汇集,特别是《二之具》《四之器》对于与采茶、造茶、煮茶有关的各种器具,都有详尽的描述;二是书中引用各种以类书为大类的典籍,特别是《七之事》。根据宋一明《〈茶经·七之事〉采摭类书考》,《七之事》并非如日本学者布目潮沨所说主要取材于北齐官修类书《修文殿御览》。因为《修文殿御览》作为《太平御览》的蓝本之一,《七之事》中所引许多内容却不见于《太平御览》,可见在《修文殿御览》之外还有多种取材途径。由此可见,语言学和博物学是深入挖掘《茶经》学术研究价值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博物学,对于我们认识古人生活世界的物质与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古诗文增八成”的教改深意
- 下一篇:东晋王谢风流,墨迹大概只剩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