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三知”: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三个支点(文论天地)(2)


    知人:文化传播不能满足于“刷存在感”,要有大众意识
    秉持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不能仅仅满足于“走出去”,刷跨出国门的 “存在感”,更要追求“入耳”“入心”的实际效果,切实融入国外受众的生活世界。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民间都组织了不少文化“走出去”活动,从中国图书外译陆续出版发行到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和世界儿童文学大奖桂冠,从在国际顶级音乐殿堂上演中国音乐到建立百家孔子学院,中国的戏曲、文学、书画、武术、瓷器、餐饮等大量输出国外,对外文化传播的确收到成效,影响也正在扩大。但是客观来说,中国文化产品在影响国外大众层面,成效还十分有限,存在着国外大众对于中国文化认知度整体偏低、文化产品供给与国外大众兴趣点脱节、文化传播渠道与国外大众媒介使用习惯存在偏差三大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的文化国际传播还缺乏换位思考的“问题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转换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方式满足国外大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使中国文化要素深深地嵌入国外大众的生活。我们衡量一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首先要看这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对问题解答的深刻程度。中国文化能否自信地走向世界,不仅在于能否选择恰当的传播方式,更在于能否聚焦与大众生命攸关的问题。如果没有与他们的生活、生命、生存产生深切关联,国外大众是不可能在深层次上主动欣赏、接受和追求中国文化的。
    中外文化交流史表明,作为物品文化的瓷器、丝绸、茶叶被国外大众普遍喜爱,是因为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成为他们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制度文化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和朝堂制外化为西方文官制度,是因为适应国外政府民主治理的需要。今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之所以赢得全球大众喜爱,是因为它作为稀有濒危物种的代表,体现着全球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价值追求。大熊猫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人类。追求共享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共同体价值的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契合世界大众对于美好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对于世界现代性困境,对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消灭贫困、共同富裕的理想实现等难题的解答,具有价值崇高的感召力和意蕴隽永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