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25/07/02 11:07:00 光明日报 张梦泽 参加讨论
探寻酒令的由来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 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