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化万象 >

上海是莎翁在中国的“登陆地”上戏图书馆举办“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展(2)


    《牡丹亭》在当代活力依旧
    “《牡丹亭》在中国历史中有着双重身份。它既是一部伟大的舞台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文学著作。”“《牡丹亭》在当代”撰稿人俞永杰告诉记者,为了筹备展览,主办方下了不小的工夫,尽最大可能搜集到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演出资料,并以编年体的方式依次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牡丹亭》的演出历史,信息量非常丰富。有趣的是,展览还展现了《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之外的强大的生命力。粤剧、京剧、越剧、黄梅戏、话剧、舞剧、歌剧、歌舞伎、木偶戏甚至秦腔、豫剧等剧种,都编排过《牡丹亭》。这些剧种从自身的艺术特点出发,或是全本演出,或是演出折子戏,让《牡丹亭》的影响力得以覆盖到全国各地的观众。“这样的艺术影响力,几乎没有其他剧目可以比拟。”俞永杰感慨道。
    除此之外,此次展览中很多剧照都是首次对外展出。比如,1962年6月湖南昆剧团演出的七场版《牡丹亭》演出剧照、1980年广州音乐舞蹈艺术剧院舞剧院陈爱莲担任总编导的民族舞剧《牡丹亭》剧照、1982年汤显祖故乡江西崇仁采茶剧团演出的采茶戏《牡丹亭》剧照等,都是主办方联系剧团甚至当时的演员才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舞台艺术的展出,实物展也是此次展览最具特色的部分。观者不仅可以看到《牡丹亭》的各种书籍版本、研究著作、音像资料,更能看到以《牡丹亭》为特色的各种艺术衍生品。这些物品大到雨伞、挂历、张贴画等,小到邮票、电话卡、地铁卡、扑克牌、火柴盒等。“当我为了这个展览去收集《牡丹亭》相关物品时,这些物品种类之丰富也让我吃了一惊。”俞永杰说,“不要小看一张张卡片上的柳梦梅和杜丽娘,它们在传播着中国戏曲文化。看着戏曲中的人物‘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做戏曲研究的人也倍感欣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