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莎翁在中国的“登陆地”上戏图书馆举办“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13 文汇报 徐璐明 参加讨论
今年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上海众多的纪念活动中,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近日主办的“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展显得与众不同,它以照片、实物、史料等为载体,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能够隔着时空对话,并与当下的生活产生关联。 业界公认的翻译莎剧第一人是田汉 此次展览分为“莎士比亚在上海”和“《牡丹亭》在当代”两个部分。“小而有特色是我们对这次展览的定位。”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兼博物馆馆长汤逸佩介绍,“莎士比亚在上海”部分中,与莎士比亚传入中国相关的翻译书籍、刊物是一大亮点。这些书籍、刊物不仅在中国传播莎士比亚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第一”的意义,而且也是首次对外展出,版本非常珍稀。比如,1856年,中国人在上海墨海书院刻印的《大英国志》中,首次出现了被翻译为“舌克斯毕”的莎士比亚,这本《大英国志》的书影就出现在展览的醒目位置。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上戏图书馆馆藏的多个版本的民国时期的莎士比亚剧作译本。作为上戏图书馆的“镇馆之宝”———1914年出版的郑正秋《新剧考证百出》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1914年,郑正秋整理了当时演出的各种根据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改编的剧目,编著在《新剧考证百出》里,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包括莎士比亚戏剧在内的剧本集。 《新剧考证百出》一书,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关论述中国早期文明戏演出剧目最为详备的一部文献。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匮乏,中国早年文明戏舞台上究竟上演了些什么剧目,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郑正秋编辑的这部《新剧考证百出》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中国早期文明戏舞台上亦不乏精品之作。在他编辑的这部书中,就收录了20个当时在中国上演的莎士比亚的剧作。不仅如此,这些剧作有不少就是郑正秋本人亲自改编的,并饰演其中的角色,如《肉券》(即《威尼斯商人》)、《窃国贼》(即《哈姆雷特》)。 如果说郑正秋是将莎士比亚的剧本编成戏剧故事的第一人,那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田汉翻译的《哈孟雷特》(即《哈姆雷特》),则是第一本按照完整剧本方式翻译的莎翁剧作译本。“虽然我们现在对朱生豪的译本比较熟悉,但业界公认的翻译莎剧第一人是田汉。”汤逸佩介绍说,除了这两部早期介绍莎士比亚的译作,上戏图书馆还馆藏有梁实秋、曹未风等的译作。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完整介绍、翻译、研究莎士比亚作品已成为上海文化出版界的重要特色,这些藏品都证明了上海作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登陆地”的历史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汤显祖的曲学修养
- 下一篇:“京味文学”:最具北京地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