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41 未知 谭建 参加讨论
2021年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前进方向、工作重点和时代使命。理解和把握回信重要精神,对于新时代打造高品质的学术期刊,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二解”“二化”视角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承担“解答”“解难”的任务与使命 高品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充分发挥学术阵地作用,承担“解答”和“解难”任务。一是“解答”。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和“最恢宏的史诗”是基于无数成功案例、辉煌发展成就的郑重结论,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内涵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国成功“密码”,中国学术要对之进行有说服力的解答,这个解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 二是“解难”。过去百年,中国经历了追赶世界、并跑世界的过程;新时代,中国进入一个并跑甚至领跑世界的时代。中国面临的发展难题、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包括很多世界未曾遇到的难题。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中国学术发展必须因应时代变化,承担起学术的时代使命,做好“解难”工作,在“解难”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引导功能、聚焦功能。 二、做好“西方学术本土化”和“中国学术世界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西方学术本土化”。近现代以来,我们在探索“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征程中,西方学术被大量引进,甚至某些时期滥觞于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但西方学术并不是一学就管、一用就灵。历史反复证明,生吞活剥不行,照搬照抄不行,囫囵吞枣不行,食洋不化不行,必须尽力实现“西方学术本土化”,西方学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改造,才能真正起到学术的解释、指导、引领功能。 二是努力实现“中国学术世界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学术化解读,不应是敝帚自珍的自我欣赏,也不应是自吹自擂的自我陶醉,而应是在厘清中国成功的内在规律和普遍规则基础之上,采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来建构和表达,为世界所广泛认可和接受,从而实现“中国学术世界化”,为世界学术繁荣、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贡献。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学术的雄心壮志,也是新时代中国学术的使命担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当为“西方学术本土化”和“中国学术世界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教授,《理论学刊》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