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聚焦新时代语文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名家论语文丛书”新书发布暨“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11月26日,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名家论语文丛书”新书发布暨“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山东出版集团总编辑迟云分别致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主持会议。丛书作者、学术专家、教研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围绕“名家论语文丛书”的特色以及新时代语文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推进新时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
    今年96岁高龄的刘国正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和教材改革家,在语文教育界有重要影响。他在给会议的贺信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稳步实施,深刻影响着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生态。特别是语文教材由“一纲多本”到实行统编,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实验提供了便利。语文教研非常活跃,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他认为,语文教育要前进,要发展,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继承与改革的关系,二是自立与引进的关系。从孔子到叶圣陶,中国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一代代语文名师创造了很多鲜活的教学经验,有很多经验、理论需要总结。语文教育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但更重要的是立足脚下,联系生活,不断改革创新。
    新课标里面有一些新的提法和概念,应该引起研究者和教师们的注意,要关注、研究这些问题,以此来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认为,第一,“语文的核心素养”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末,这已成为新教材的宗旨性概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中还有许多内容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研究。第二,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广大教师要明确概念,将其融入在课堂中,不断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辩证看待“建构主义”的作用。建构主义基于儿童心理学、儿童语言学,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不用学习语法,通过和伙伴们的交流来建构知识体系。所以学习不一定完全要依赖老师的灌输,要经过实践进行自我的建构。这是有道理的,但不能绝对化。小学初中可以建构多一点,到高中需要老师的引导讲解,不能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放给学生自学建构。
    语文教学要守正创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认为,守正就是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语文教学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他看来,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去发现、去思考、去体验、去实践。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名家论语文丛书”的时代特色
    “名家论语文丛书”由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担任名誉主编,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曹明海担任主编。丛书由《语文教学的“实”与“活”》(刘国正著)、《语文课改 守正创新》(温儒敏著)等十部著作组成。
    丛书明确提出教师要把握“核心素养”,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基本点,坚持大语文教育思想及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语用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文本为本。丛书论及语文课标、课改、课程、教学、考试、阅读、传统与现代化、困境与对策等,多视角、多层面昭示了语文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
    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刘正伟将“名家论语文丛书”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语文学科本位。丛书从十个专题对语文学科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的概念和理论不仅具有明确的意蕴,而且伴随着丰富的实践范式。第二,时代精神。丛书阐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的“实”和“活”的实践形态和策略等等,展示了新时代以来语文教育应有的形态和精神面貌。第三,问题意识。丛书始终贯穿着时代精神和问题意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对话、探究活动中构筑语文共同体的意识。第四,学术关怀。十册探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都具有强烈的理论关怀和学术依据,研究具有极为规范的操作程序及策略。
    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林祥认为,丛书总结了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经验,梳理了语文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适应了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套书分开来是十位作者各自数十年的研究心得,合起来又相互补充,集中呈现了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展示了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全景。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光龙认为,丛书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课标、语文教材、语文课改、语文教学、语文考试、语文教育文化、阅读与成长、传统与现代化、困境与对策等重要内容。这些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修的重要内容。这套内容丰富的丛书,对于年轻一代的语文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一套高规格的理论研修必读书;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又是一套实用的教学实践指导书。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夏家发表示,首先,丛书探讨语文教育陶冶性的回归,即从语文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切入,揭示语文教学的陶冶式本质,重启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把语文训练的过程也作为陶冶生命的过程。其次,丛书注重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探讨。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语文教育的新格局、新体系。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处理好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再次,丛书强调了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汉字汉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相互交往的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国要走向世界,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传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汉民族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并将启迪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新思路。
    西南大学教授荣维东认为,该丛书视界开阔,选题多样,以学人专书形式,每人一本,涵盖语文教育基本理论、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研究、语文考试评价、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等方方面面,所涉大多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与关键问题。
    “名家论语文丛书”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第一次系统呈现我们自己的语文教育名家的作品。曹明海介绍说,中国教育史也是语文教育史,要写新中国语文教育史,就必须写好我们的语文教育名家。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智慧、情感与理思、教学与研究,勾画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育的课改轨迹和实践成果。
    山东省教科院研究员张伟忠表示,“名家论语文丛书”有三大特点。第一,守正创新。丛书内容对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做到了很好的传承,同时,提出了很多的新理论、新对策、新建议。第二,打破传统语文教育中旧知识体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三,关于丛书理论的创新。这套丛书分开来看,每一本在其所属的研究领域中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创新,合起来看又搭建了现代语文教育的整体理论架构,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富有科学性和现代性。
    “丛书聚焦中国语文教育,回望历史,剖析现状,展望未来,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以守正创新为理论追求,关注语文教育核心话题,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认为,一是立意高远,视野开阔。丛书立足于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前沿,以推进中国语文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注重建立语文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注重当代语文教育与古代语文教育、现代语文教育的联系,注重中国语文教育与世界语文教育的联系,坚持大语文教育观,对中国语文教育进行整体把握、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二是导向明确,重在语用。丛书坚持语文教育的语用观导向,以语用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内容涉及语文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指导、考试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案例。三是实事求是,很“接地气”。丛书针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点、困惑点,剖析症结所在,进行深度解析,提供解决方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主编李宗刚说,这套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荟萃了当今语文教育界的代表性人物,而且荟萃了当今语文教育界的代表性作品。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翟德耀表示,丛书具有学术水准高、格局大、指导性强三个特点。
    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史洁看来,丛书是一套语文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当下语文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理论与实践成果的集中呈现。这些语文名家作为语文教育的守望者、建构者、传承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其中既有对中国语文教育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有对其他国家语文教育的比较性研究;既有对语文教育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又有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细节的精准把握;既有从理论层面对语文教育内容的内在规律阐释,又有对长期实践成果的淬炼提升。可以说这一套丛书使语文教育个体研究行为成为紧密联系、共生共享的整体图像,必将对语文教育形成持续、动态、循环的影响。同时,这套丛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无论是语文教育的研究者还是一线语文教师,还是相关专业的学习者都是开卷有益。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同样具有参考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名家论语文丛书”新书发布暨“新时代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现场。本网记者张杰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