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开拓翻译研究新路径——“全国第二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在山东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孙美娟)10月16—17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二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译者行为研究新发展”,探讨译者行为研究的新路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周长银表达了对广大翻译学者学术发展的殷切期望;扬州大学翻译行为研究中心教授周领顺指出本次论坛规模大、论题多、视角众、学术含量高;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认为,译者行为研究聚焦译者选择过程,依据翻译产品追溯选择的过程,成功把翻译描写与跨文化选择结合在了一起,为翻译研究拓展出了崭新的路径。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在“当下翻译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未来趋势”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方面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翻译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理论研究路径,构建理论体系。他结合国内外的翻译研究状况,就当下翻译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若干意见,其对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王克非在“译家与译作”的报告中阐释了翻译与翻译家、译家的职责、译家的选择和译家的精神世界4个方面的关系。他指出,对经典译家和译作的对比重在其精神世界,这是其沟通中外文化时的精神追求。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云虹在“翻译研究的创新与求真——以许钧《关于翻译的新思考》为中心”的报告中指出,学术创新是翻译研究深化与拓展的驱动力,而真正的翻译理论创新在于不断探寻、揭示翻译的真理。她认为许钧的著作兼具理论层面的探索性与思想层面的引领性,展现出翻译理论研究者的“求真”精神。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高圣兵在“译有所为,亦有所思——对‘译论家’概念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中,译者行为理论具有系统性、术语性、科学性等显著特点,推动着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为翻译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上海翻译》执行主编傅敬民在“作为系统的译者行为批评逻辑”的报告中指出,译者行为批评与译者行为研究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两者又同属于翻译研究的子系统。他认为,任何系统的建构都只能实现多种可能性中的一部分。译者行为批评及其研究,需要找到相应的自我参照体系,简化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合理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周领顺在“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发展”的报告中就译者行为研究的创新基础、创新路径和创新空间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设想。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院长夏云作了总结发言。她认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角度众多,既有思辨,也有理论再构和应用检测,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疆域。她代表曲阜师范大学外语学科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据悉,2019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这是时隔两年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由高层论坛、2个专家论坛、1个青年论坛和7个分论坛组成。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相聚曲阜,约6000名学者借助直播、线上会议等方式相聚云端。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