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丹心绘青春——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总场退休乡村教师鹿军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55 未知 孟聪 参加讨论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绘青春。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可爱、可敬的乡村教师,谢谢你们点亮孩子的未来!同时,也让我们一起祝愿所有的人民教师,节日快乐!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战士们进驻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石河子,开启了屯垦戍边的征程。70多年来,一代代军垦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创造了戈壁变绿洲的人间奇迹。石河子总场作为石河子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窗口之一,从曾经遍布芦苇沼泽、 飞沙走石的地方变成如今绿树红花、掩映大厦的示范团场,军垦人始终秉承兵团精神,栉风沐雨,积极推进经济文化建设,谱写了新疆发展新篇章。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扎根在这片教育沃土上。鹿军便是他们中的一员。从教30多年来,鹿军不仅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的快乐,还先后收养6名孤儿,资助5名失学儿童。他就像太阳,温暖着莘莘学子的心灵。他的故事被兵团人铭记,他的精神被兵团人讴歌。 读书不易 光荣为师 1961年,8岁的鹿军跟随父亲离开山东老家,来到石河子总场。1962年鹿军入学时,以鸡圈改造的鸡瓦房为校址的学校里只有四五位老师,校园的外墙是一层用芦苇和红柳架起来的围栏。1969年,刚上四年级的鹿军由于特殊原因被迫辍学,而后进入连队,1971年成为正式职工。在工作中,他看到了一批批肯吃苦、不怕累的军垦战士。这些军垦战士自觉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使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石河子这片土地上。小小的鹿军备受触动,于是他秉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进精神,积极上进,努力工作。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鹿军的父亲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距家一百多里的南山寻找正在工作的鹿军。父亲气喘吁吁地说:“你快回去参加考试,去考大学。”鹿军心想:“我一个连四年级都没上完的学生怎么参加高考?”考虑到鹿军知识储备有限,又恰逢连队以单科成绩选拔教师,父亲建议他可以参加语文老师的考试。鹿军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回去继续学习,进入备考状态。 鹿军的父亲本是一名教师,当时他教导20多名学生,鼓励他们上学、当老师。在父亲的帮助下,鹿军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7年语文老师选拔考试中,鹿军获得了98.7分的好成绩。根据当时规定,80分以上的老师教中学,80分以下的老师教小学,鹿军最终被分配到石河子总场三分场五连的中学支教学习。 鹿军在接受实践团成员的采访 曹根/摄 扎根基层 润物无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鹿军在课前认真背诵课程教案,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教姿教态。渐渐地,他学会了面带微笑,有感情地给同学们上课。就这样,边教边学,边学边教,他的收获越来越多,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1998年,鹿军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之后几乎每年都获得了类似评优。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这是身为人民教师的鹿军的真实写照。谈到教书育人的经验,他这样说道:“我十分热爱老师这份工作,这一生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学生。课上我十分严肃,课下我就是一个孩子王。”当时因为工作调动,鹿军辗转多个学校。他与众多学生相遇、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鹿军住院,小学生加上中学生共来了二百多名娃娃,人多得挤满了病房,他们拿着苹果、饼干,病房里的小桌子上堆满了孩子们的爱意。 鹿军的父亲教学有方,待人有道,只可惜在47岁时因肝癌去世。鹿军说:“我沿着父亲这条路,可以说是继承他的衣钵。我热爱教育,也热爱我的学生孩子。”鹿军先后收养过6个孩子,这些孩子有男有女,来自各个民族。他们无父无母,但都有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鹿军克服重重困难,给这些孩子报上户口,让他们完成学业。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鹿军怀揣着一份真挚的爱心,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被孩子们亲切称为“鹿爸爸”的鹿军,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没学上呢?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培养他们长大成才,是我作为老师的唯一心愿”。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后,鹿军认真学习,先后完成了新疆教育学院和石河子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和美术两个本科学历。因作品优异,鹿军还获得过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颁发的优秀论文证书和美术作品一等奖等荣誉。 鹿军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 曹根/摄 2013年退休后,鹿军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多种疾病接踵而至,但他始终热爱生活。作为兵团第八师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一员,至今还兼任社区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68岁的他坚持给社区排节目、出板报、写报道,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出力。多年的工作让他积累了众多军垦素材,他从这些素材中汲取力量,组织策划演唱、朗诵等节目,撰写剧本并带领大家排练。鹿军说:“军垦战士和戈壁母亲为祖国奉献了一切,我被军垦人的事迹感动着、激励着。这份军垦精神是我们前进与发展的动力,精神食粮永远都不能丢、不能忘。” 鹿军向笔者讲述故事的时候,眼底始终闪烁着光芒。在这份光芒里,不仅有他扎根基层教育三十余载的奉献精神,更呈现出他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信念。“我常常告诉我的子孙,人要不忘初心、有始有终。我会发挥余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