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军事文艺应冲上强军目标的制高点(3)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落实到军队,那就是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武器装备如何更新、生活条件如何改善,我们都必须有在关键时刻能凝聚军心士气、点燃英雄激情的恢弘作品。是的,就像舒曼评价肖邦的作品“好比是一门门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使一个战士瞬间长大,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使一支部队瞬间成为虎狼之师,那些饱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品格的作品,从来都是砥砺官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精神武器。特别是当前,在部队多年未经战火洗礼、深受和平积弊困扰的背景下,那些张扬英雄品格、激活血性豪气、唤起战争忧患的文艺作品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
    我们需要继续耕犁人民军队的铁血峥嵘,用一个个“抱着必死决心”冲锋陷阵、又有血有肉的战争英雄形象,引导官兵积极思考我们这支军队最让敌人害怕的精神血脉,把革命军人的英雄主义豪情深深植入自己的性格气质;我们更需要把目光聚焦于强军路上的铿锵步伐,通过陆上猛虎、水下尖兵、空中骄子、航天英雄、导弹专家等极具时代感的强军英雄形象,让官兵感受到人民军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在内心深处积淀起军人的荣誉、使命与担当。当更多这样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那其中一定涌动着暴风雨中的翱翔、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在嘹亮的号角声中,它们将同那冲锋的兵阵、高举的战旗一起定格在胜利的制高点上。
    
    “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深刻说明了文艺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也让人想起军事文艺那些经典之作背后的故事。
    作家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契机,是在战场上同战士们朝夕相处了3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手握过被鲜血浸透的泥土。“《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心底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是的,正是有了对官兵的真挚情感,有了对军营的满腔热忱,才成就了军事文艺的一部部经典名作。今天,当我们在慨叹经典难现、作品缺乏质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扪心自问,我们眼中的战士在哪里?我们眼中的战场在哪里?我们情感的重心在哪里?我们脑海里有多少让自己铭记终生的人物和画面?这样的问题,答案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前方的灯塔清晰可见,而路就在脚下。广大军队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从思想上引起触动,把对军队建设的深刻思索、对军营生活的深厚情感、对基层官兵的真诚关注都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才能把深入军营体验生活的刚性要求化作现实的创作成果,才能把强军实践的历史进程通过一个个优秀作品向全军、全社会呈现出来,才能让艺术的魅力更加深入地浸润到官兵心中,激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