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社科网专稿】领略老兵风采 传承老兵精神——走访“戈壁母亲”刘·努尔沙汗


    1949年12月5日,为了粉碎一小撮反对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密谋叛乱的阴谋,刚刚稳定了动荡的阿克苏、还没来得及休整的战士们接到了新的命令,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多名战士从阿克苏出发,日夜兼程行军15天,徒步行军1580里,于12月22日进军和田。解放和田后,战士们就地转业,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伟大事业中,在沙海边缘建设了四十七团。他们被称为沙海老兵,他们的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誉为:“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老兵精神。刘来宝同志就是其中一位,而刘·努尔沙汗是他的妻子,一位纯朴善良、坚毅勇敢的“戈壁母亲”。
    
    刘·努尔沙汗(左一)在接受采访
    放下枪杆子,拉起犁绳子
    1958年的惊蛰过后,驻守在四十七团的各个连队便按照上级划分的区域去垦荒造田,而他们所在的位置就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刘来宝曾说:革命胜利了,原想着该回家种地了,说不想家那是假话,可是放下枪杆子,拉起了犁绳子,这一拉就是一辈子。
    那年的刘来宝38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曾为战友挑水做饭、洗菜洗碗,当了半辈子炊事员,但还没谈过对象。战友们都为他着急,组织上也想着给他介绍个合适的姑娘。
    恰逢当时驻地有位叫努尔沙汗的维吾尔族姑娘,她是个苦孩子,跟刘来宝一样是个孤儿,只见了刘来宝一面,就决定做他的新娘,那年她只有17岁。
    在刘·努尔沙汗的家中,笔者问道,“奶奶,您当时是一下子就选择了刘爷爷的吗?”刘·努尔沙汗开心地笑了起来,“娃娃呀,我告诉你,当年我也是个漂亮姑娘。想给我说亲事的人多着呢,可是我只见了他一面就决定嫁给他了。因为他是个解放军,是个老实人”。刘·努尔沙汗还告诉笔者,刘来宝是共产党员,她相信组织上的眼光,一定不会错。
    屯垦戍边,艰难岁月相濡以沫
    1959年,经过师供应科科长的介绍,来自甘肃的昆仑农场炊事员刘来宝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姑娘努尔沙汗正式结婚了。那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根本没有个像样的婚礼。但刘·努尔沙汗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仍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努尔沙汗收到的结婚礼物是一块黄底白花的布料,她就用这块布缝了一件小褂,作为自己的新娘嫁衣。婚礼也很简单,几杯茶、几小包方块糖用于招待客人,在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们走进了一间办公室——那便是他们的“洞房”。
    婚后,努尔沙汗主动提出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个“刘”字,即“刘?努尔沙汗”,这件事也让刘来宝感受到了妻子的一片真情。他们在地窝子里安了家,一个小小的橱柜便是最“值钱”的家具了。此后,刘·努尔沙汗也成为了一名团场职工,她被分配到了基建连,一天要打650块砖坯。刘·努尔沙汗要完成和其他男职工一样的工作量,她累的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丈夫曾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漫天黄沙里除了身负几十斤装备外,还要背着行军锅,在战友们醒来前烧水做饭,她便感到自己的苦不算苦,累不算累,所以不管日子多难,她从没有动过想要离开的念头。
    刘来宝虽是个糙汉子,却把刘·努尔沙汗当宝贝一样地疼爱。“他对我是真的好,是我‘欺负’了他一辈子哩。”刘·努尔沙汗如是说。嫁给了屯垦戍边的军人,自己的人生就和屯垦戍边结下了不解之缘。刘·努尔沙汗怀孕十个月时仍然坚持去庄稼地里干活,降生在沙棘地里的第一个孩子不到半个月便夭折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没有再怀孕。有一天,一位老乡找到她,说有一对夫妇要回老家,孩子太多养不起,想把只有半岁的小女儿送人。刘·努尔沙汗看到小女孩那么瘦弱,小小的身子蜷缩在襁褓里,她的心一下子就化了,便把小女孩儿抱回了家。
    后来,刘·努尔沙汗分别于1970年、1972年生下了两个女儿,在养女成年后,她将其身世如实相告。刘来宝夫妇还鼓励养女带上礼物去看望她的生身父母以及兄弟姐妹。
    身体力行,用一生诠释老兵精神
    随后的几十年里,不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刘来宝和刘·努尔沙汗这对夫妇,自从选择对方的那一刻起,便把彼此作为一生的依靠与守护,在各种艰难挫折面前,他们都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风雨同担,悲喜相承。
    在历经了许多生活的艰辛与磨难之后,刘来宝和刘·努尔沙汗同其他老兵夫妇一样,进入了宁静祥和的晚年生活。由于两个人年龄相差二十岁,刘来宝退休时,刘·努尔沙汗还需要继续工作,于是两个人开启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生活模式。据刘·努尔沙汗回忆,每天她下班回家,刘来宝都会做好热腾腾的饭菜等她。刘来宝的手也巧,会做许多针线活,闲暇时刻便会为她纳鞋底、打毛衣。有一次她想吃瓜子,刘来宝便一颗一颗给她剥好,等她回到家,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一盘瓜子仁。像这样的生活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刘·努尔沙汗笑称刘来宝是把自己当女儿来养。除此之外,刘·努尔沙汗还表示,刘来宝对她“兄长式”的爱更多地表现在了精神层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刘来宝时时刻刻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是沙海老兵,什么是胡杨精神。虽然,刘·努尔沙汗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丈夫的深刻影响下,她深刻地明白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救了她和她的家乡。而她作为刘来宝的妻子,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着对方的可贵品质,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戈壁母亲”。
    刘来宝改变了刘·努尔沙汗,刘来宝不仅是她的丈夫,更是她的老师。
    这些年来,有许多媒体陆续来采访他们老夫妇,每当谈起自己的一生时,刘·努尔沙汗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嫁给了他。”
    2019年12月30日,沙海老兵刘来宝一直喃喃地说着:“班长在叫我,‘三八线’的战友没水了,我得赶紧去送水,把我的军帽拿来,还有挑水的扁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刘来宝还念念不忘一起穿沙漠、打土匪、戍边疆的战友。刘来宝没能捱过这个冬天,他带着对边疆的深情、对妻子的眷恋、对一身军装的赤诚、永远地与这个世界告别了。刘·努尔沙汗坚定地告诉笔者,她会带着刘来宝的浓浓情谊好好地活着,在边疆大地上继续他们夫妇一生坚守的屯垦戍边事业。
     
    刘·努尔沙汗及家庭成员与社会实践团师生合影
    “一生择一事”这句话可以说是刘·努尔沙汗八十多年人生的真实写照,她把自己嫁给了屯垦戍边的沙海老兵刘来宝,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屯垦戍边、建设兵团的伟业。她的丈夫刘来宝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穿越“死亡之海”,而她坚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信念;他们在广袤的边疆大地相遇,让尽显民族团结的爱情之花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他们同千千万万的军垦人一道在昆仑山下开展生产运动,征服了沙漠戈壁,缔造了人进而沙退、荒原变良田、大漠生绿洲的人间奇迹。
    老兵慢慢老去,但胡杨精神永存,沙海老兵的故事还在代代传颂。刘来宝和刘·努尔沙汗夫妇将理想和希望的种子播下,用青春和热血铸就对祖国的忠诚,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互扶持与彼此相守,也必将激励着无数兵团儿女投身于边疆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