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一个跨越六十八年的文学所故事


    编者按
    2021年7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六十载使命接续 千百卷传奇完璧——《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下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李超老师讲述的一个跨越六十八年的文学所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被很多人讲述过的故事,在7月23日《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之后,却还是想再讲一遍。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魏大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刘跃进为《古本戏曲丛刊十集》新书揭幕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收藏家郑振铎先生已开始关注俗文学,并致力于蒐集古典戏曲的善本真椠,其宏愿便是编纂《古本戏曲丛刊》,让这些“古籍旧镌化千百身行于世,俾研治曲学之士无劳岁月穷搜,即得左右逢源之乐”。然个人之力实难圆梦。直到1952年,郑振铎先生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以及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学组召集人之多重身份,再次把这一宏愿提出,编委会成立了,“期之三四年,当可有一千种以上的古代戏曲,供给我们作为研究之资”是郑先生的设计方案。一切进展都很顺利,1954年《初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5年《二集》出版;1957年《三集》由北京古籍印行社出版;1958年《四集》即将出版,10月16日,郑振铎先生为《四集》撰写好“序”,便于第二天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一场空难让“顺利”二字悄然划上了句号,当年12月出版的《四集》他未看到。这个梦想从“期之三四年”暌违走过六十八年,在2021年才得以实现,这是郑先生没有想到的,但结局一定是他在冥冥中始终期许的。
    后来的几波几折,直让人唏嘘。郑振铎先生罹难之后,文学所继任所长何其芳先生悲痛之余,不但要求把编纂工作继续进行下去,还将《古本戏曲丛刊》列为文学所规划项目,由吴晓铃先生踵其志,周妙中老师协助,1964年《九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期出版;“文革”十年,学术工作全部搁置,直到1982年此项工作才又接续,在古籍规划整理小组组长同时也是郑振铎先生好友的李一氓先生的主持下,时任文学所所长许觉民先生大力支持,所内学者吴晓铃、邓绍基、刘世德诸先生带领吕薇芬、么书仪两位老师接下编纂任务,1986年《五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可是,项目又搁浅了,个中委曲,实难辨明,接下来是长达二十六年的停顿期,时间跨越世纪来到2012年,在中央文史馆馆员程毅中先生的呼吁下,《古本戏曲丛刊》第三次进入整理与编纂,此时文学所第十任所长刘跃进先生接过了这一棒,他凭借古典文献出身,组织和协调了所有困难环节,带领所内李玫和李芳两位老师,在各方的合力之下,历十年之艰辛,将《六集》《七集》《八集》《十集》全部出齐,共计1193种。文学所几代学者“修吾往业,从吾初志”,薪火之传,成就的是文学所最优秀的传统。从吕薇芬老师的口述中,我们理解了“还有”的意味;她和么书仪老师访书走到济南已是身无分文,么老师去借钱,吕老师独自挨饿,只好退了吃饭的碗才有钱到大明湖公园门口,啃上一个红薯,等着跟么老师汇合,这样的窘境,吕老师不讲出来,又有谁知道其中辛苦呢?吴晓铃先生有句话是极中肯的:“寞寞地辛勤着,不求闻达,未为人知,然而永远也不会被我们忘记。”
    
    《古本戏曲丛刊》全十集共收入元、明、清传奇、杂剧等1193种,合计成书141函1398册
    这个故事,很多人讲过,我最喜欢看的是曾经为报人的所内学者祝晓风老师所撰《古本新生》一文,而刘跃进老师创意策划的《箫韶九成——<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的是点睛之笔,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参与其中的各方学者和出版机构的追忆文章,更可宝贵的是吴晓铃先生的《拟目》彩印和《丛刊》十集的全部目录的登出,将这六十八载的传奇化作文字。《十集》或许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无论修订、补缺还是数字化,未来都可期……
    
    《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合影
    
    《箫韶九成——<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书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