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25/01/08 03:01:35 未知 张杰 陈士法 陈颖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士法 陈颖)7月8日-9日,全国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暑期学校暨研究生论坛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探索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寻求突破、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动二语习得理论跨学科融合式发展 跨学科性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根本学科属性。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杨连瑞教授指出,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对比分析、错误分析、中介语发展及近期国际通用语研究四个发展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二语习得界应面向伟大实践,更加注重本土实践和中国特色,建构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和国情的理论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陆小飞教授系统回顾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相结合研究范式,指出语料库分析不仅可以提供语言加工实验材料的频率等信息,亦能补充或者验证心理语言学实验研究的发现。 美国波士顿伊曼纽尔大学赵晓巍副教授强调,计算模型能有效解释自然语言环境中易混淆变量间的复杂交互效应,有助于推动心理语言学理论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陈士法教授以基于PWI(图词干扰)范式的双语图词命名实验研究行为数据为语料,构建计算模型,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选择机制的异同。 聚焦互动协同提升外语教学成效 任务型教学能够使学习者在任务环境中展现与现实相应的语言能力,更好反映语言形式-功能-语境的复杂协同关系。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aoko Taguchi教授通过技术、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及语用学三者的内在关联,创新性构建“以技术为中介的任务型语用教学法”。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聚焦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以课堂互动为例展示如何在我国语境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并指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堂二语习得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将出现重大变革。 西安交通大学王敏教授指出,续论将协同置于二语习得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考量,以协同为轴心将互动、语境、理解、输入、产出等二语习得的关键机制串联起来,为二语习得的经典核心问题提出了新解,提升了互动协同研究的深度。 创新研究方法建构二语发展复杂动态系统 二语习得是个动态、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博士生导师Anna Siyanova-Chanturia聚焦二语短语产出的历时研究,强调二语短语习得的复杂性、多面性和非线性发展过程,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采用多种衡量指标。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蔡金亭教授系统介绍了二语和多语习得领域语言层迁移和概念迁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指出未来研究需探讨学习者概念迁移的个体变异与动态变化。 复旦大学郑咏滟教授强调,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研究需建立在密集观察基础上,除移动极值图、蒙特卡罗模拟等常用方法外,鼓励使用动态融合的混合法,关键在于突出复杂性、整体性、动态性、非线性、差异性等理论视角特征。 本次暑期学校由山东省教育厅立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和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