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楚帛书的书写顺序及其文本主旨
http://www.newdu.com 2025/01/23 12:01:11 爱思想 徐山 参加讨论
徐山:楚帛书的书写顺序及其文本主旨 [摘要]楚帛书的放置方向,根据余绢的位置,可以明确为有余绢的部分在左侧,即楚帛书为“上冬下夏”的摆法。帛书三部分内容的书写顺序为周边文、十三行文、八行文。周边文中的四木(四时神)是促使十二月月辞等内容以正方形样式呈现的动因所在,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点睛作用。十三行文和八行文则分别论述了祭祀群神尤其是四时神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帛书的性质, 从文本构成的逻辑顺序的起点来分析,应属历忌之书。 一、问题的提出 1942年发现的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自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1944)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七十年的研究。帛书原文共分三部分:(1)周边文;(2)十三行文;(3)八行文。由于帛书三部分内容的排列为旋转方式,这就有了帛书不同的放置方向和阅读顺序的可能性。就周边文在帛书三部分中是先读即按自外向内旋转的顺序,还是后读即按自内向外旋转的顺序的问题,学者通常是以后者来处理的。①就帛书中间书写方向相反的十三行文和八行文而言,则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以八行文先读,蔡季襄即如此。另一种是以十三行文先读,这是从董作宾开始的。②有关八行文和十三行文两部分文字为什么要颠倒书写,饶宗颐同意蔡季襄的排列次序,并认为十三行文“倒写,由于所论为王者失德,则月有嬴绌,故作倒书,表示失正”。③然而十三行文的内容因涉及“失正”就书写成倒书的解释,仍未能尽厌人意。 其实,帛书的放置方向、阅读顺序,是和书写顺序相关联的,要回答帛书中间两部分为什么一正一倒,则可以从帛书的书写顺序的探讨入手。 二、帛书的放置方向 在讨论帛书的书写顺序之前,先来看一下帛书的放置方向问题。帛书的形制为高38.5厘米,宽46.2厘米的长方形,④而帛书周边文的外侧则圈起一个边长即38.5厘米的正方形,这样帛书除了正方形的文本以外,便留下一小长条空白的余绢。 黄儒宣《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方向》认为:“在探讨书写顺序时,关键应是余绢的位置。试举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为例:‘《春秋事语》,绢广约二十三厘米,长约七十四厘米,存九十七行,前部残缺较重,不知卷首缺多少行,后部较完整,尚有余绢。《战国纵横家书》,绢广约二十三厘米,长约一百九十二厘米,共三百二十五行,每行三十、四十字不等。首尾基本完整,后面留有余绢。’……因此依据余绢的位置推测,楚帛书应是由相对于余绢的另一边,也就是从边文的春三月开始书写。”⑤黄儒宣帛书余绢为书尾处的看法可从。不过需进一步明确的是,根据余绢的位置,不仅可以明确帛书书写的开始位置,而且根据古书直书左行的行款形式,帛书的放置方向也应明确为有余绢的部分在左侧,即“上冬下夏”的摆法。 三、帛书三部分内容应从周边文开始书写 帛书包括的三部分,其书写应从周边文开始,即“上冬下夏”摆法 的帛书右上方的位置,该位置通常就是书写成篇文字第一个字的落笔之处。 帛书的书写先从周边文开始,这样可以确保周边文完成之后在其内侧和外侧能分别围起两个正方形,而帛书中间留下正方形空白后,十三行文和八行文则可以依次填入。作为相反的情况,如果先书写帛书中间的十三行文和八行文,从布局的角度考虑,很难控制第一行首字和末字的适当位置,最后如再书写周边文,就无法实现周边文内侧和外侧皆围成正方形的构形设计。 四、帛书周边文以及三部分的书写顺序 帛书周边文由画和文字组成,其中画为位于四边的十二月神和位于 四角的四木,文字为对应于某月神的月辞以及三字章题。周边文的用途则是祭祀以及规定具体某月的宜忌内容。 在殷商卜辞里就有“一月、二月、三月”这样的序数纪月法,而帛书周边文中的十二月神名则是另一套系统的纪月法。李学勤首先指出了十二月神名就是《尔雅·释天》中的十二月月名。⑥《尔雅·释天》:“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至于《尔雅·释天》十二月月名的命名之由,郭璞《尔雅注》认为:“皆月之别名。自‘岁阳’至此,其事义皆所未详通,故阙而不论。”十二月月名的来历迄今虽无定论,但十二月神的图像本身,已完成了从最初的原型到神话化的演变过程。由于帛书十二月神名的确定,我们看到了作为十二月之首的正月神,其位置就在帛书的右上角即行文通常的开始之处。而十二月之首的正月神位置确定以后,右边接下来的二月神、三月神则遵循从上往下的直书行款的排列方式,这样十二月神图像总体上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依次排列的。 在书写顺序上,十二月神图像应先于相应的的月辞及章题,这是因为只有先画十二月神图像,才能控制好每个月神的高度以及每边三个月神彼此的间隔,从而确保文本以正方形构图样式完成。另外,月辞和章题这两种相关文字,两者的首字并不在同一高度上,可见有关文字是在月神图像画好后再择空书写的。 月辞的宜忌内容,和《周易》的卦辞、爻辞相似,多“可以、不可以、凶、咎”的表述。章题由三字组成,其中第一字为月名,第二字和第三字这两字为相应的月辞内容的概括。从月辞和章题两者的发生过程来看,先有月辞,章题则后出,所以每个月神相应的月辞和章题的书写顺序应是先月辞后章题。此外,章题位于月辞的左侧,当是两部分内容以左行书写的结果所致。 周边文中每个月的月神图像和相应的月辞、章题三者紧密相关,而四角上的四木图像则是最后完成的。四木图像并没有占据完整的角的位置,而是夹在月神图像和另一月神的月辞之间,而另一月神的月辞已占据了部分角的位置,由此可知四木图像是在月神图像、月辞、章题都完成之后再择空填入的。 周边文经右上方的正月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后,又回到最初帛书的放置方向。帛书中间留下了正方形空白,以中轴线将空白一分为二,右边的一半先书写十三行文,其直书左行的行款和其右侧紧挨着的周边文中的月辞、章题的行款是一致的。这样,十三行文书写完之后剩下的八行文采取倒书的方式就容易理解了。这是因为周边文是旋转安排的,开始书写的右边春三月的内容是由上而下的,而到了左边秋三月的内容,从帛书的开始放置方向看则是倒书的样子,为了使中间八行文的行款和紧挨着的周边文中的秋三月月辞和章题的行款保持一致,八行文则采取了倒书的形式安排。此外,八行文的倒书形式,确保了八行文能和十三行文一样,其第一行靠近边侧写满,并将段末的空白留在周边文形成的空白正方形靠近中间的位置,这样的构形安排,从视觉上既满足了八行文和十三行文两段文字在整体上符合正方形的要求,同时也使得两段文字之间在帛书初始摆法时以及旋转之后均能获得平衡感。 五、帛书文本的生成层次及其主旨 帛书三部分的阅读顺序和书写顺序是一致的,即始于周边文的正月, 继以十三行文,终于八行文,而帛书文本生成层次的内在逻辑顺序亦复如此。仅从周边文的诸部分而言,从十二月神的原型开始到所见的周边文内容,它们也不会是一下子就产生的。十二月神的原型,从周边文中的十二月神图像推溯,应属于动物类(很可能与物候有关),它们出现后,就受到先民的祭祀,而周边文中的十二月神图像则是演变定型后的具象结果。另一方面,十二月的宜忌内容,有其实用价值,即能指导人们在每一月里的具体行事。我们推测十二月的宜忌内容最初成文时,是按照通常的直书左行而不是像帛书中环绕式的样式书写的,而周边文中的四木则是促使十二月月辞等内容以正方形样式呈现的动因所在。 周边文的四角分别有青、赤、白、黑四木图像,单凭周边文的内容,四木的含义并不清楚,然而结合帛书中间的两段文字尤其是八行文,其含义便凸显了出来。帛书八行文论及伏羲有四子,此四神形成了四时,并说“伥(长)曰青檊,二曰朱四单,三曰□(白)黄難(橪),四曰□墨(黑)檊。”饶宗颐《楚帛书新证》:“四神之名……以颜色青、朱、□(白)、墨分别以配四时。”⑦《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八行文还提及在天地不宁时,炎帝命令祝融率领四神奠定天维四极。从八行文的内容可知四木为四时神,四木又以四种颜色配四时。由于四时神有奠定天维四极的功绩,其本源性的时间属性又增添了空间方位的属性。而周边文以正方形环绕样式呈现,⑧从时间角度看,四时神和十二月神密切相关,同样是旋转一周,以示一年循环之义;四时神位于正方形四隅,赋予了四时神本身具有的四方属性,即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的相配;此外在文本内容衔接方面,周边文列出十二月神图像和十二月宜忌内容之后,再用四时神加以统摄,同时又起到启下的点睛作用。 帛书中间的十三行文和八行文各有三段,多四字句和韵语,十三行文和八行文的主旨皆围绕周边文的“四时”主题而生发。周边文点明了祭祀对象和宜忌内容,接下来的十三行文和八行文则从两个方面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祭祀。 十三行文提到日月失序、四时失常的灾异现象,因此必须恭敬地祭祀群神,从而强调了周边文中祭祀的必要性。八行文有两点值得玩味。神谱始祖为伏羲,四时神则是第二代;在天地不宁时言及炎帝、祝融的指挥作用,但实干者则是用四木撑天的四时神。八行文论及群神尤其是四时神的功绩,强调了周边文中祭祀的正当性。综上所述,虽然十三行文和八行文的文意各有侧重,但似应将两部分看作上下篇为宜,即十三行文为上篇,八行文为下篇。 有关帛书的性质问题,曾宪通《帛书研究四十年》里提及六种:(1)文告说(此说始于蔡季襄,认为帛书即当时的“告神之缯”),(2)巫术品说(此说首先由郭沫若提出,认为帛书“无疑是巫术性的东西”),(3)月令说(陈梦家认为,帛书的性质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以后的若干文献很接近,都是月令一类的书),(4)历书、历忌说(历书是李棪的看法,李零则认为帛书是一部与历忌之书有关的著作),(5)阴阳家说(李学勤认为,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帛书应属于先秦的阴阳家),(6)天官书说(饶宗颐认为帛书可视为楚国天官书之佚篇)。⑨ 如前所述,帛书始于周边文,而周边文中的诸神图像用于祭祀,十二月宜忌具有实用功能,这样从文本构成的逻辑顺序的起点来分析,笔者倾向于李零的“历忌说”。周边文之后的十三行文和八行文以祭祀四时为话题,虽然展开论述时涉及到天象、神谱诸事,但行文还是落实到周边文所提及的祭祀诸神的理由上,这也正是帛书作者的苦心所在。 [参考文献] ①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5:30-31.书中提及李学勤.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J].文物,1960(7).中先读周边文的顺序。李学勤在文中对楚帛书的释文顺序为:先周边文,再十三行文,最后是八行文,但是他对该释文顺序并未作解释。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38.书中认为应按八行文、十三行文、周边文的顺序阅读。 ②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5:29. ③饶宗颐.楚帛书之内涵及其性质试说[A].饶宗颐、曾宪通编著.楚帛书[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123. ④高至喜.湖南出土楚文物研究综述[A].湖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暨马王堆汉墓发掘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长沙:湖南省博物馆刊,1986. ⑤黄儒宣.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方向[EB/OL]. [2009-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2. ⑥李学勤.补论战国题铭的一些问题[J].文物,1960(7). ⑦饶宗颐.楚帛书新证[A].饶宗颐、曾宪通编著:楚帛书[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21. ⑧李零.楚帛书与式图[J].江汉考古,1991(1).有关帛书正方形设计可能受到的时代影响的问题,可参见该文,本文不赘。 ⑨曾宪通.楚帛书研究四十年[A].饶宗颐、曾宪通编著.楚帛书[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198-204. 本文载于《探义寻根-----徐山文字训诂萃编》,齐鲁书社,2016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多模态话语建构中的系统、选择与供用特征
- 下一篇:语言转向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