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的社会认知研究


    摘 要:语言中某些范畴词的语义发生了特殊变化,从表示一般的意义变为表示个别的意义,从泛指变为特指。本文以社会认知为视角,探讨了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问题。研究表明,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是一种词汇意义范围缩小变化,这种变化涉及社会认知和具身认知的交互作用,受侧面突显、标记竞争、省力经济和语境规约等原则的制约。
    关键词:范畴词;社会认知;特殊化
    作者简介:马永田,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义学、英汉对比。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基金项目“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语法研究”(项目编号:GD18XWW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1. 引言
    范畴词也叫全称词或类指词(generic term),是某类事物、事件或事态的总称,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范畴词的词义可被视为一个概念整体,表示范畴成员的词的词义是该概念整体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关系。语言中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一些范畴词兼有整体和部分两种意义,既概括一般,统指所有范畴成员,也有具体的成员所指,意义明确,如汉语中表示各种做熟的谷类食物范畴词“饭”的意义发生变化,特指“大米饭”。我们把范畴词的这种意义变化称为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我们发现,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中十分普遍。词汇的系统调整及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的识解都可能会影响到词义的动态范畴化(文旭、曾容 2018: 9)。本文以社会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尝试探讨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问题,着重考察社会认知因素在此语言现象中所起的作用,旨在进一步丰富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性研究,同时为词汇意义变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文中所选语例来自《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四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第二版)和张柏然主编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正文不再一一列举出处。
    2. 社会认知语言学
    当前认知语言学正在发生社会转向,促成了认知社会语言学和社会认知语言学的诞生(牛保义 2018;文旭 2019)。基于社会认知的社会认知语言学不是对传统认知语言学的挑战,更不是对传统认知语言学已有理论的推翻,而是“社会认知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结合,致力于从社会认知的视角为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问题提供新的解释,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文旭 2019:301)。具体而言,社会认知语言学从概念生成、理解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言语变异和语际差异的外部社会因素,把行使社会认知功能的说话者置于注意力的中心,着重研究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对人及语言的影响,关注和描写人们认知社会世界的过程。社会认知语言学主张“语言可以被视为社会认知功能的载体,甚至可以被看作社会认知过程本身,它的使用影响着社会认知”(姜灿中、匡芳涛 2019:329),强调参照社会认知功能对语言进行研究。与传统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意义观不同,社会认知语言学将意义等同于“社会语境中的概念化”(Harder 2010:5),服务于特定的社会交际目的,因为“概念化主体的认知植根于社会世界中,其概念化自发地包含了社会信息,因此概念结构中也就自然包含社会认知概念”(文旭 2019:301)。
    3. 社会认知视角下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问题探讨
    在语言的各级层面中,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不仅可以承载身份、情绪等社会认知功能,还可以揭示说话者的认知风格(Pennebaker et al.2003)。在一定意义上,词汇可以说是社会认知功能表征的基本层面(Fiedler & Mata 2014)。因此,从社会认知功能分析入手,可以对词汇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做出合理的解释。
    3.1 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的社会认知表征
    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提出十种范畴的区分,包括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属有、活动和遭受。参照此种分类,我们将意义发生特殊变化的英语范畴词归为以下十种情形:感觉、情感、标量、时间、地点、事物、事件、行动、状态和关系。
    3.1.1 感觉范畴词
    感觉指人们的各种感官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感觉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性质”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说,事物所拥有的各种客观特质,均是其在人们感觉器官中的主观反映。例如,事物的颜色本质上是通过人们的视觉细胞识别光的强弱和不同的波长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感觉范畴词指人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所感知到的范畴对象词,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体觉等,这些范畴词均发生了语义特殊变化。具体而言,视觉范畴词 color既是各种色彩的总称,也特指彩色,另一视觉范畴词shape在指示人的体形时,特指优美的身段;听觉范畴词sound既指示各种声音,也特指刺耳的喧闹声和嘈杂声;嗅觉范畴词smell, odor既是各种气味的总称,也特指难闻的气味;体觉范畴词temperature用于表示人体温度时,特指超过正常体温的发热或发烧。例如:
    (1) a. She likes colors better than black and white.
    b. She’s wearing a bathing suit which shows her shape.
    c. I can hear the sound of the party downstairs.
    d. The sound of the night came through the window.
    e. Odor pollution is also a problem to deal with.
    f. Susie has a temperature and has gone to bed.
    3.1.2 情感范畴词
    在相互交往中,人们对他人、他物形成了一定的看法或情感态度,这些情感有积极肯定和消极否定之分。主观情感态度虽然不像客观感知范畴一样是物理事实,但作为心理事实,它们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应被视为一种范畴。英语情感范畴词attitude,mood,temper均发生了意义特殊变化:attitude不仅统称各种态度,也专指我行我素的做派或敌视的态度,mood,temper除了统指各种情绪、心情和性情外,也分别特指不愉快的心情和愤怒的情绪。例如:
    (2)a. He has been in a mood all morning.
    b. She apologized to him for her show of temper.
    c. A lot of drivers have an attitude problem.
    3.1.3 标量范畴词
    标量指可以采用数字统计或计量的概念,是一个具有两端的连续统,标量范畴相当于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数量”。在语言中使用时,一些标量范畴词不仅统指整个标量维度,也特指标量的一端,如quality不仅是事物、工作等优劣程度的总称,也专指优秀的一端,而统指事物数量多少的quantity也特指多的一端。例如:
    (3)a. There is a shortage of quality writers nowadays.
    b. It is a lot cheaper if you buy it in quantity.
    英语中其他既是某一标量总称,也专指此标量一端的范畴词还有表示速度的speed、表示节奏的pace、表示年龄的age、表示规模的size、表示重量的weight和表示距离的distance。具体而言,speed和pace除了表示人和事物发生、变化或运动的快慢程度外,还专指快速、快节奏;age除了表示人和事物在世间生存或存在的年数长短外,还特指年老;size既统称事物的尺寸大小,也专指庞大;weight不仅用于指示事物的轻重状况,也特指沉重;distance除了指示两个地点之间的空间远近,还特指遥远或远处。例如:
    (4)a. Distance makes things look small.
    b. He was barely forty but gave an expression of age.
    c. She had enormous admiration for the speed of his mind.
    d. There is no house of any size in that neighborhood.
    e. The weight of her boots made it hard for Sue to run.
    f. He gave up his job in advertising because he couldn’t stand the pace.
    3.1.4 时间范畴词
    时间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持续过程,时间范畴与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时间”对等。英语中表示时间的范畴词time发生了意义特殊变化,除泛指时间外,也特指当前具体的时刻或钟点,而表示一昼夜24小时的day也特指白天。例如:
    (5)a. Have you got the time?
    b. The sun was shining all day.
    3.1.5 地点范畴词
    地点指人或事物所处的位置和场所,地点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位置”对应。英语中表示位置的范畴词place发生了意义特殊变化,既可以统指任何地方,也特指“家”“住处”或者“住宅”,而统指政府管辖下的地理区域country(国家)也特指乡村。例如:
    (6)a. He has a flat in town as well as a place in the country.
    b. Do you want to come back to my place for coffee?
    3.1.6 事物范畴词
    事物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实体”基本对应,指世间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英语事物范畴词thing表现出语义特殊化情形,不仅泛指各种东西、物件而且特指个人衣物或物品。例如:
    (7)a. He didn’t have a thing to wear.
    b. I’m busy packing my things up for the long journey.
    广义的事物既包括有生命的事物,也包括无生命的事物,指示事物的词汇的意义一般为其指称义。事物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涉及一些指示有生命事物的词汇。具体而言,一些用于指称动物的范畴词或者专指其雄性成员,或者专指其雌性成员,如goose既是鹅的统称,也特指母鹅,和专指公鹅的gander互为反义,而dog除了充当狗的范畴词外,也特指公狗,和表示母狗的bitch相对。同样,lion除了统指狮子外,也特指公狮,和指称母狮的lioness意义相反。事物范畴词语义特殊化还涉及指示人物的词汇,如example不仅统指各种实例,也特指优秀范例或好的榜样,而body除了泛指人的躯体外,还特指死人的尸体。例如:
    (8)a. He sets an example to the other students.
    b. A dog found the body of a girl in the woods.
    事物范畴词语义特殊化在无生命事物词汇中也有体现,如drink既指供人们饮用的各种饮料,也专指含酒精饮料。同样,building不仅是各种具有顶和墙壁的建筑物的总称,也专指楼房,而property,estate既泛指各种财物或财产,也分别特指房地产和庄园。例如:
    (9)a. Property prices have shot up recently.
    b. He took to drink when his wife left him.
    c. He always returns to his estate for the weekend.
    d. The offices are on the top two floors of the building.
    3.1.7 事件范畴词
    事件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事件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活动”相近,侧重静态活动结果。英语中表示各种事情、事件、事例的范畴词matter,event,case,affair均发生了意义特殊变化:除表示各类事情、事件、事例外,matter专指麻烦事,event特指重大事件,case特指案件或病例,affair特指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事件范畴词语义特殊化还涉及指示自然活动词汇,如weather除泛指各种天气外也特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例如:
    (10)a. You’d better look her over and tell us what is the matter.
    b. The police studie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jewels.
    c. His wife found out about his affair with his secretary.
    d.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is an event in a child’s life.
    e. They encountered the weather on the flight back.
    3.1.8 行动范畴词
    行动指人们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行动范畴类似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活动”,侧重动态的活动过程。英语中表示人们行为或行动的范畴词act,do,behave也发生了意义特殊变化:act,do除了泛指各种行动举措外,还专指表演、扮演和演戏,behave不仅统指各种行为表现,也特指举止得体、行为规矩。例如:
    (11)a. He acts before the camera and on the stage.
    b. She did the leading lady in several films.
    c. She doesn’t know how to behave in public.
    3.1.9 状态范畴词
    状态指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样子和情形,状态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状态”一致。英语中表示各种状态、状况的范畴词condition,state,situation均发生了语义特殊变化:situation除泛指各种处境、状态外还特指困难境地或危险局面;当condition,state用于表示人的身心状态时,condition专指醉酒、患病或者烦乱等不佳状态,state特指紧张、烦躁或者兴奋等心理状态。此外,泛指人们身体状况的范畴词health也特指好的身体状况,而统指人的生死、福祸、贫富等遭遇状况的luck,fortune也特指好的遭遇状况。例如:
    (12)a. A stroke of luck/fortune has fallen to him.
    b. He suffers from a serious heart condition.
    c. Trivial things piled on him and he got into a state.
    d. He could see no way out of the situation.
    e. He was nursed back to health by his wife.
    3.1.10 关系范畴词
    关系指事物在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相互关联属性,如倍数关系或相似关系,关系范畴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分类中的“关系”对应。英语中表示关系的范畴词relationship发生了语义特殊变化,既是各种关系的总称,也特指男女感情上的恋爱关系或肉体上的性关系。例如:
    (13)a. She doesn’t really want a relationship with me.
    b. People don’t fall in love any more, they have relationships.
    以上讨论的范畴词虽然不够全面,但这些实例足以说明英语中存在范畴词语义特殊化现象,这些讨论为我们研究同类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分类的参照和标准。
    3.2 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的社会认知理据
    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这种现象遵循一定认知规律,受多种因素制约,背后存在着深层机理和发生基础。这些机理和基础和语言使用者具身认知密切相关,涉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认知活动,与语言自身特征也有关联。我们认为起作用的机理和基础至少有四个,即侧面突显、标记竞争、省力经济和语境规约。
    3.2.1 侧面突显
    侧面突显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Langacker(1987:183)指出,一个表达式会唤起一定的概念内容或认知域,成为它的基体。基体是一个叙义所参照的辖域基础,在其内部某一次结构获得特殊的突显地位,成为基体的注意焦点或侧面(profile)。概念基体是侧面描写的出发点,侧面是对基体内容的聚焦。就词汇而言,“基体是词义的背景,侧面是基体突显的次结构,即表达式标明的语义内容”(丁一、仇伟 2015: 33)。一个词的意义既不完全取决于基体,也不完全依赖于侧面,而是两者的结合。在范畴词语义特殊化中,范畴词的一般义是词义的基体或语义背景,而其特殊义是这一基体的侧面或者说是基体内容的聚焦。例如,颜色范畴词color的基体包含彩色和黑白色两个侧面,这成为color特殊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olor的特殊义“彩色”不仅是其基体的一个侧面,也是其意义演变的结果。但是,color的特殊义为什么发生“彩色”的转变,而不是其另一侧面“黑白色”呢?
    就认知方式而言,人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这是形成侧面突显的认知基础。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事物或同一事物其他方面而言,能够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认知焦点,得到突显。例如,绚丽的彩色相对于暗淡的黑白色而言,更容易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从而形成视觉注意突显。因此,当视觉范畴词color的意义发生特殊变化时,其变化走向受侧面突显的制约,专指“彩色”。此外,雄性动物的体形往往比雌性庞大,相对而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高大的楼房相对于低矮的房屋而言,也更能产生视觉上的突显而得到关注。因此,事物范畴词dog,lion,building的意义发生特殊变化时,受侧面突显的制约,分别特指“公狗”“公狮子”和“楼房”。
    侧面突显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感知,还涉及听觉、嗅觉、味觉、体觉和情感感知等方面,表现出多种情形。相对于悦耳的声音,刺耳的噪音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造成一种听觉认知上的突显。因此,听觉范畴词sound的语义特殊化受此影响,特指“喧闹声”或“嘈杂声”。同样,难闻的气味给人带来的嗅觉认知感受比其他气味更为强烈,在各种饮料中酒的味道会给人造成强烈的味觉刺激,而发烧所带来的身体认知上的不适也给人们留下深刻体验。因此,嗅觉范畴词smell与odor、事物范畴词drink、体觉范畴词temperature意义变化后,分别特指“臭味”“酒”和“发烧”。就情感感知而言,敌对恶意之与友善喜爱一如疾病困苦之与健康快乐,紧张焦虑之与舒适放松一如问题麻烦之与诸事顺利,狂风暴雨之与风和日丽一如愤怒沮丧之与心平气和,前者均给人们造成深刻的情感感受,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因此,情感范畴词attitude,mood与temper、状态范畴词condition,state,situation以及事件范畴词matter,weather均发生负面意义变化倾向。
    就心理感知而言,人们习惯将重要的事物放在突显的位置,这种心理重要突显成为一些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变化的基础。人们在世间安身立命,除必要的衣服财物外,最为重要的是拥有一片土地和住房。因此,事物范畴词thing特指“个人衣物/物品”,property,estate分别专指“房地产”和“庄园”,而地点范畴词place也特指“家”或“住所”。在人为划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段时间中,过去已成为历史,未来怎样不为人知,人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是现在。活在当下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珍惜眼前也是大部分人的座右铭,当前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处于突显地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白天进行,白天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也处于突显地位。因此,英语时间范畴词time,day语义特殊变化后,分别专指“当前时刻”和“白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扮演某种角色或担负某种职责,如对于某一男士而言在家里扮演父亲、儿子、丈夫等角色,在职场扮演下属、领导等角色,在社会还扮演着顾客、病人等角色。因此,do,act等行动范畴词语义特殊变化后特指“扮演”或“演戏”。在各种事情、事件和事例中,重大事件或案件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病例因其常导致死亡也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因此,事件类范畴词event,case的意义特殊变化后分别特指“重大事件”“案件”和“病例”。同样,男女之间的私情或浪漫交往也让人们津津乐道,从而形成心理感知上的突显,因此,关系范畴词relationship、事件范畴词affair分别特指男女之间的“恋爱”和“私通”。
    3.2.2 标记竞争
    标记性表现为某一范畴内部的对立不对称特征。语言中存在的成对反义词表现了一种两极对立现象,对立的双方一个语义较为具体,带有区别性特征,被称为有标记项,另一个语义较为笼统,没有区别性特征,被称为无标记项。换言之,如果两个词在某一维度上方向相反,并且其中一个词意义发生中性化,可适用于整个维度,代表有关对立的整个范畴,这个词就是无标记词。例如,long和short是一对反义词,分别处于长度维度的两端。正极(超出常规标量的一端)long是无标记项,相对于负极(不足常规标量的一端)short而言语义较为笼统,用法也更为广泛,可用于“How long is it?”和“It is three meters long.”等表达中指代整个长度维度。循此道理,质量维度的两个端点为优、劣,其无标记项为“优质”;数量维度的两个端点是多、少,其无标记项为“多数”;速度或节奏维度的两个端点为快、慢,其无标记项为“快速/节奏”;年龄维度的两个端点是老、幼,其无标记项为“年老”;尺寸维度的两个端点是大、小,其无标记项为“庞大”;重量维度的两个端点是重、轻,其无标记项为“沉重”;距离维度的两个端点是远、近,其无标记项为“遥远”。成对反义词中的无标记项之所以倾向为正极词汇,是因为这些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心理上为人们所希冀,概念上具有扩展性,交际中含有褒扬性,态度上带有乐观性”(张建理 1999: 32)。
    标记性在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中表现为,指示整个维度的标量范畴词quality,quantity,speed,age,size,weight,distance均延伸出其无标记项的特殊意义:quality特指优质,quantity 特指多数,speed/pace特指快速,age特指年老,size特指庞大,weight特指沉重,而distance专指遥远。显然,这种变化倾向和无标记项表示社会生活常态有关:人们总是希求优质生活,对财富的追求是多多益善,速度常和激情并存,年龄也和德望共长,高大与帅气相伴,而距离也能产生美丽。这些无标记项表示的概念心理上人们乐意接受,交际中也偏爱使用。同样,优美的体形、良好的健康、好的运气、优秀的模范人物和礼貌的举止都是社会生活常态,为人们所向往。因此,shape,health,luck,example和behave等范畴词意义发生特殊变化时,均产生了正极转向。在一定意义上,标量范畴词语义特殊化可以说是其内部标记项和无标记项之间的一种竞争。在竞争中,表示社会生活常态的无标记项的意义占了上风,成为范畴词的特殊意义。
    3.2.3 省力经济
    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创造出来的,其发展变化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和人们的社会认知密切相关。社会认知的首要原则是省力原则:人类在认知付出时总是想省力,人类其实是一个认知吝啬者(Pennington 2000)。就动机而言,人们固有的惰性决定其在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活动时,总是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获。这在语言表达中表现为人们追求语言的经济性,采用最小的认知代价谋求最大的交际效益(胡剑波 2010)。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交际的双方希望所需要的概念越少越好,而一个概念所能涵盖和储存的信息越多越好。质而言之,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是人们在社会认知省力制约下追求语言经济的一种表现,如通过将color语义变化专指彩色,一个概念就涵盖两种信息,从而避免重新创造一个新词来指示彩色。如此,既实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同时也减轻了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认知负担。
    社会认知省力的另一种语言经济表现是英语中存在某些范畴词空缺现象。词汇空缺指“在一种语言的某一词汇场内,某一结构位置上缺少一个词项,或者说当一种语言的词汇结构表明某个概念可能或应该被词汇化但却没有”(文旭 2003: 81)。我们发现,英语中没有表示事物长度、宽度、高度、厚度等标量的范畴词。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范畴词空缺现象,是因为在社会认知省力制约下,人们对于和自身生活、生存休戚相关的事物往往付出较多的社会认知努力,在语言中也付诸于精细的词汇表达。相反,对于生活、生存不重要的事物,人们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对较少,语言表达也较为简约,如可意会,便不去言传。例如,对于和人们社会生活关系不大的野生动物幼兽,人们采用cub一词以蔽之,而对于和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家畜的幼兽,人们创造出lamb,piglet,calf,foal,puppy,kitten等不同表达。
    在人们的社会认知中,世间万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多样,多少有别。因此,人们创造出size, shape, color和quantity等范畴词来表示这些概念。相对而言,事物的长短、宽窄、高低、厚薄在直觉上不易被人感知,认知上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事物组成部分,它们是内在的隐性的;作为思维概念,它们是人为设定的规约的;作为语言表达,它们的意义多是比喻性的抽象的。为了方便交际,英民族将它们的正极形容词long,wide,broad,high,thick进行屈折变化,派生出名词充当范畴词来填补空缺,分别表示为length,width,breadth,height,thickness。这些填补性范畴词本身是某一标量维度的正极词汇通过语义扩大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很少像age,speed,quality等标量范畴词那样发生意义特殊变化。
    3.2.4 语境规约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境指“一种基于身体体验并通过范畴、概念、意象图式等识解出来的一种心智现象”(魏在江 2016: 42)。本文采用社会认知语境概念,即认知主体内在化和系统化的社会语言知识。范畴词的特殊义由其一般义延伸而来,这种延伸的、新的意义包含了社会认知语境信息,其概念化和社会认知概念有关,其构建和理解受社会认知语境的限制,其使用也受言语社团的规约。具体而言,在特定的社会认知语境中,某一语言表达激起了一定的语境信息,使该表达产生新的语用含义。这一语用含义在类似的语境中反复出现,逐渐转变为一个言语社团的共享意义,最终成为规约化的编码意义,如当说话人表达Sour taste can also neutralize fish odor and remove greasiness时,由于交际双方的嗅觉共有突显或共有的社会语境知识,odor可被理解为“难闻的味道”。但这个意义最初并没有立即成为odor的规约意义,只有在同样的语境(如厨房)反复使用,并在交际双方中产生了协作问题时,才有了规约的必要性,或者说当人们觉得有必要把这个意义进行约定,从而保证交际顺利进行时,odor“难闻的味道”的意义就固定下来,并被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
    Croft(2009:402)认为:“发展交际规约能力是一种社会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对语言尤为重要,语言可以说是某一言语社团内部的一组语言常规知识。”词汇意义的相关背景知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共享的、规约化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理想化的知识网络,这一知识网络根植于一系列文化信念和活动之中(束定芳 2008:79),社会认知语境可以说是这一理想知识网络。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认知语境参与的过程,语言本身的不完整性由社会认知语境进行补充。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针对某个交际行为中的某个目的而为(王馥芳 2019: 308),言者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交际意图或表达意向。如上文例(1c)所示,当说话人提到the sound of the party时,当时的语外社会语境是某处正在举行宴会。按照人们的社会认知概念,宴会具有以下社会语境信息或文化背景知识:客人觥筹交错,起坐喧哗,热闹非凡。因此,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目的不只是陈述听到了某种声音,而是说明这种声音喧闹杂乱,十分聒噪。范畴词sound在这一特殊语境中产生了“喧闹声”的语用含义,这一含义在类似的语境中反复强化,最终成为sound的规约意义。
    “就语言概念而言,语义的属性也应该是‘共同属性’,因为只有人们相互理解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认知处理,词语才能为一个言语社团获得共享意义。”(文旭 2019: 295)作为言者的同类生物,听话人在社会交际中不仅受与言者相同的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制约,也受其作为特定社会文化成员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因此和言者具有同知、同觉和同识。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联合活动,需要交际双方协同配合方可顺利进行。当听到例(1d)中the sound of the night时,听话人不仅激活相关话语的意义,也积极合作,对语境假设不断选择、调整和顺应,试图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调动夜生活的言外社会语境信息,联想到夜晚人们在酒吧喝酒买醉的杂乱场面,从而将sound理解为嘈杂声,而不会将之解读为各种声音的总称。总之,言语交际成功与否取决于说话人的表达方式和听话人的解读努力。在言语交际中表达往往精简,体现一种效率原则,而解读则要尽可能引入更多社会语境信息,对不完备隐性表达进行补足和阐释,从而达到交际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说,范畴词的特殊义如同计算机程序中提供的默认选择,无关时作隐含意义,备而不用,在特定语境中需要用时则随时可用。
    4. 结语
    词汇的意义在历时层面上呈现出“万物皆流,无物常在”的动态倾向,而在共时层面上却表现出“飞矢不动,一切永恒”的静态特征。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是词汇意义从一般到个别、从泛指到特指的缩小变化,其本质是词汇意义历时演变带来的共时变异。导致这种变异的因素既有认知主体的具身认知基础,也有语言自身的特征,同时还有社会文化语境和社会认知功能。范畴词的基体一般义为其侧面特殊义提供了变化的基础,而注意突显为其变化提供了动因。由于社会生活常态的影响,成对反义词中的无标记项在和其对应标记项的竞争中占了上风,成为范畴词的特殊义。在社会认知省力原则的支配下,人们倾向赋予某一概念两种信息,一个概括,一个具体,从而实现语言的经济性。语言的这种特性从褒扬的角度看是一个语言单位身兼两职的高效表现,从批评的角度可以说由于语言表达力求经济,以简驭繁,以少寓多,这决定了词汇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漂移性,难免会引起语言表达的模糊和笼统。公正地说,语言总是以简洁为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人们求简、迁就的心理也要求语言朝着简单明了、方便交流的方向发展,语言表达的模糊和笼统虽然难以言说,却能够了然于心。人们在解读此类范畴词时或者自动换用相应范畴成员词,或者有意识地在范畴词前添加修饰语,从而消解语言表达的模糊和笼统。
    词汇意义的研究一般在共时静态层面进行,而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时动态过程。因此,词汇意义演变的探讨是一种动态的静态把握。一些范畴词在历史某一时刻产生了新的特殊意义,这一特殊意义与原来的一般义共同存在,表现出范畴词意义特殊化的情形。而另一些范畴词虽然也经历了意义范围缩小,延伸出新的特殊义,但在变化中原来的一般义完全脱落,仅有特殊义保留下来(如meat本来是各种食物的总称,现仅指示肉类食物)。这种范畴词语义特殊化较为隐晦,不易被人察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兼有一般义和特殊义的范畴词可能发生了方向相反的意义变化,如desire,appetite的“欲望”义也许是由其特殊义“性欲”或“食欲”通过意义扩大,由个别转而指示一般所产生。此外,范畴词的语义特殊化也受地域和语域的影响,如place表示“家”“住处”,是非正式用法,temperature表示“发烧”,主要用于口语,而attitude表示“敌视态度”也仅用于美式英语俚语中。还有,某些范畴词的特殊义由于使用频繁,已成为词汇的优选义,而其一般义则退隐到弱化的地位。因此,未来的研究需引入社会历时的视角,同时把地域和语域因素考虑进去。当然,我们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英语,将来还需要跨语言的研究来进一步解释和证实。
    参考文献
    [1] Croft,W.Toward a social cognitive linguistics[A].In V.Evans & S.Pourcel(eds.).New Directi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C].John Benjarnins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Philadelphia,2009:395-420.
    [2] Fiedler,K.& A.Mata.The art of exerting verbal influence through powerful lexical stimuli[A].In J.P.Fogas,O.Vincze & A.J.Lazlo(eds.).Social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C].New York/London:Psychology Press,2014:43-61.
    [3] Harder,P.Meaning in Mind and Society:A Functi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al Turn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rlin/New York:De Gruyter Mouton,2010.
    [4]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Vol I[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 Pennebaker,J.W.,Mehl,M.R.& K.G.Niederhoffer.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natural language use:Our words,our selve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1):547-577.
    [6] Pennington,D.C.Social Cognition[M].London:Routledge,2000.
    [7] 丁一,仇伟.词义缩小动词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32-35.
    [8] 胡剑波.也谈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与向明友教授商榷[J].外国语文,2010(5):69-72.
    [9] 姜灿中,匡芳涛.构式使用的社会认知动因[J].现代外语,2019(3):328-338.
    [10]牛保义.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18(6):852-863.
    [11]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王馥芳.话语构建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研究[J].现代外语,2019(3):306-315.
    [13]魏在江.认知语言学中的语境:定义和功能[J].外国语,2016(4):39-46.
    [14]文旭.词汇空缺的发现程序和认知理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81-86.
    [15]文旭.基于“社会认知”的社会认知语言学[J].现代外语,2019(3):293-305.
    [16]文旭,曾容.从范畴动态化角度看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以汉语“但是”为例[J].外语教学,2018(2):7-13.
    [17]张建理.标记性和反义词[J].外国语,1999(3):29-34.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