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明理】着力强化新闻舆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维度
http://www.newdu.com 2025/01/05 05:01:46 未知 王春辉 参加讨论
思维影响行为,新闻舆论是影响思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关系民心向背、关涉中外关系,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战场”“阵地”“武器”这样的隐喻经常被用来形容新闻舆论,正呈现了它的极端重要性。从原始的口头传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传播、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和新媒体,无论是在媒介、形式、内容、主体、客体,还是在传播力、影响力等各个方面,新闻舆论一直在进化、升级。但其核心宗旨却万变不离其宗:牢牢掌握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则将人类推入了深度不确定性的时期,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人类引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内部,中国正在形成发展新格局,政经改革进入深水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重道远;外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正在构形的全球多极格局的重要一方,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多元。新时代如何筑牢新闻舆论话语权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历史命题。 树立自信心。当代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鸦片战争曾沉重打击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中国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国人心头烙上了自卑自惭、崇洋媚外的深深印痕。当代中国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更需树立起新的自信,“四个自信”亟需转化为心态和行动,新闻舆论的自信提升亦在其中。树立新闻舆论自信,才能用平等而非仰视的心态来调研,用平等而非孱弱的话语来表达,用平等而非忍让的行动来做事。 增强主动性。至少从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逐渐萌芽、成长、成熟,一直持续至今,近代史研究中的“冲击—回应”框架、近代化框架与帝国主义框架等就是表征之一。国际新闻舆论场之中也存在这些框架。世界格局在变化,上述框架可能也到了需要修订拓展的时期。除了提升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基于中国和世界实践,建构中国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这需要新闻舆论界的努力,更需要各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需要在对国际先进理论和思想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开拓创新。 构建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示我们,国内新闻舆论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舆论格局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然趋势。“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凸显的正是内外联动、互补、共进的辩证关系,是将一个真实、客观的历史与当代相结合的中国呈现给世界,也是将世界的真实与客观收集、解读的过程。 打造精实力。硬实力、软实力甚至巧实力的概念已经成为大众词汇,但精实力还没有被太多关注。精实力就是高精尖上的创新、创造的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的能力。从调研、采编、深度挖掘、呈现方式等方面,打造新闻舆论精实力,需要时间,需要做事方式与习惯的改变,需要某些体制和文化的反思,也需要铸造新闻工匠精神。 深入最前线。“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脚上沾泥,身上落灰,以一线调研为基础,才能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对策、做出真决策。在世界舞台上,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更需要新闻工作者坚守在国际报道的前线。 注重本地化。用当地人听得懂、愿意看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正是国际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之一。中国事和物有着地域特色,但是特色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更为凝练的一些人类共通的情感、共识的美德,在着墨特色和新奇之外,讲出背后的共性和共情,挖掘本地人的同理心,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 提升语言力。语言和文字,是新闻舆论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载体。世界语言十分复杂,人类学家通过民族研究发现世界语言有6809种,各地的官方语言也各不相同,目前来看国际新闻舆论的语种能力还不能适应这种语言格局的要求。在融媒体成为新生态、网络联通每个角落的时代,让说更多语言的世界人民听到中国声音,应该提上日程。 用好新科技。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通信、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海事卫星、无人机等现代装备也已开始为记者服务,继续挖掘新科技潜力,打造国际新闻舆论新基建,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要一环,比如区块链技术在舆论和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五年前的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全国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的新闻舆论事业呈现了新气象,达到了新高度,提到了新层次。“而今迈步从头越”,新起点、新征程,中国仍需努力。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始/持续因果关系的理论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 下一篇:牛年话“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