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及其他(4)


    2.2 以什么为对象来考察现代汉语词汇
    考察现代汉语词汇应当确定什么样的对象?是基本词汇,还是常用词汇?是一般词汇,还是整个词汇系统?我们认为,应当是词汇的整体即词汇系统,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理由很简单,因为任何一类或一部分词只能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某些或某一部分特点,而不可能反映它的全部特点。
    比如,如果不把考察对象仅仅局限于3051个常用词的范围,而是充分地考虑到词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在不同的文体及语体中的使用和分布情况等,可能得出的结论就会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做了一项小小的调查:分别随机选择了新闻(人民网下载)、社科(刘志琴《史学功能的现代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和文学(池莉《来来往往》)共四种文体的文章(作品)各一篇(部),由第一个字开始,各取其前100个词,也按照《试论》的作法,以《汉语大词典》为依据来考察、统计这些词在各历史阶段的初现数量,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到,不同的文体中,情况有一定的差异,虽然这种差异不是特别大。另外,《汉语大词典》中不收的词大多是“五四”以后新产生的,如“革命性、社会化、女朋友、加工厂、刑事处罚、法定程序、故意犯罪、故意伤害、过失犯罪”等,如果加上这些词,则“五四”以后出现的词比例还要高不少。
    2.3 怎样寻找和看待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如果像《试论》的作者所说,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于明清时期,那么,作者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细化指标(如词形、词义、造词法和构词法以及某些种类的词如外来词等)来证明,现代汉语词汇与明清时期的词汇有足够多的相同之处,以至于无法把它们划分到两个不同的阶段中去,如果没有这一步的功夫,那么所谓的结论,就只能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种主观的臆断或猜测。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找到现代汉语词汇与此前各阶段词汇的一系列的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恰好是我们确定现代汉语词汇形成时间的最有力的证据。
    我们认为,使得现代汉语词汇与其他各时代的词汇形成最明显的区别,亦即构成现代汉语词汇最鲜明特点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造词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二是外来词的大举涌入及其广泛的影响,而这两个方面,有时又是交织在一起的。
    关于造词和构词法
    有几种构词法在古代和近代汉语中用得不多,甚至很少,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才由日语中借入或少量地产生了一些,到了“五四”以后,它们分别都成了特别能产的构词形式。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1959:105-124)有“构词法的迅速发展”一节,谈到以下几个问题:
    A. 句法构词能力的提高
    “五四”以后成为能产形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动宾结构,从日语中引进的如“动员、探险、罢工、主席”等,“五四”以后新造的如“倡议、脱粒、脱产、定点”等;
    二是动副结构,也就是动补结构,“五四”以后新产生的如“揭破、改进、策动、证实”等;
    三是副动结构,也就是状中结构,“五四”以后新产生的如“中转、回收、前进、轮休”等。
    B. 部分构词成分的词缀化倾向
    书中指出,“汉语的句法构词法在翻译中受到印欧语的词法构词法的影响,有一些经常同印欧语的词缀对译的构词成分也逐渐有了词缀化倾向,如‘手’、‘师’、‘者’、‘员’、‘家’、‘主义’、‘性’、‘化’等有了后缀化的倾向,‘非’、‘反’、‘超’、‘泛’等有了前缀化的倾向”,而“这些构词成分的词缀化倾向是五四以后才表现出来的”。
    C. 多音节词主要是三音节词的骤增
    三音节结构在“五四”前就已经很多,但是大都还没有固定,比如“组织力”也可以写成“组织之力”,到“五四”以后,它们就固定下来,从而成为一个词,例如“音韵学、反对党、司法权、代议制”等。
    D. 词组的词汇化
    即词组成为比较固定的结构的现象,一般词汇化了的词组有以下几种:
    一是名词作形附固着在中心词上的,即“名词+名词”结构。这种类型是受到翻译影响而大大地发展起来的,如“五四”前翻译成“社会的教育”“社会上之事业”等,其中的虚词五四后逐渐被去掉,于是就形成了“社会教育”“社会事业”这样的词了。类似的再如“经济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基础、意识形态”等;
    二是倒宾兼成形附的,即“名词+动词”结构,而其中的名词在意念上是动词的宾语。倒宾的现象古已有之,但是多属于句法修辞,后来受到翻译及日语语法的影响而发展成了这一类型的词组,如“体质上之调查”进一步简化为“体质调查”,类似的再如“阶级分析、思想改造、制品制造、机械修理”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