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加纳大学开启中国语言文化周

    2017-11-16

    新华网阿克拉10月20日电 (记者林晓蔚)加纳大学19日在首都阿克拉开启中国语言文化周。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主办者中文系学生会除安排汉语学习活动外,还将组织在校学生体验中国传统...

  • 从“去中国化”谈语文教材改革

    2017-11-16

    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

  • 政务微博语言运用例谈(905)

    2017-11-16

    自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我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以来,各级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截至2014年6月15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81,...

  • 用语言打开“心灵之锁”(新评弹)

    2017-11-16

    友善的人文交流,应该是一个优先于经济贸易合作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命题。这句话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含义。 人文交流旨在心灵沟通,这方面的...

  • 网络表达可以俗 但不能低俗

    2017-11-16

    很久以来,笔者一直在关注一个奇特现象:一些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文质彬彬,在网络空间却像变了个人,经常使用一些粗鄙化的语言,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样子,以丑为美。这到底是...

  • 学“未来的语言”,英国人热情升温

    2017-11-16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新媒体专电 (记者王聪、夏晓、曹佩弦)为了求学,弗洛里安·科麦亚在13岁那年,从德国汉堡来到英国海斯廷斯。在年少的科麦亚眼中,这个坐落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小镇与...

  • 百年神交:林纾翻译托尔斯泰

    2017-11-16

    林纾以遗老心态译介托尔斯泰,虽然确有历史巧合与因缘际会的成分在里边,但无巧不成书,这无形中却也为“五四运动”之前的俄国文学译介添注了强劲动力。 俄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 新媒体应为优雅语言垂范

    2017-11-16

    或许是《光明日报》的权威性使然,拙作《优雅的汉语容不得粗鄙化》竟然被一些省市作为高考模拟语文考试的阅读题。窃喜之余也意识到,语文战线上的教师们或许与笔者有同样的忧虑...

  • 小语种人才匮乏影响“一带一路”实施

    2017-11-16

    中国青年报讯 (记者樊未晨)“小语种人才是‘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才匮乏将会成为影响这一重大战略的瓶颈。”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教...

  • 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

    2017-11-16

    “网言网语”可以说是一种介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兼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类语言的特点。网友在网上留言,多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就可不必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