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

    2017-10-17

    百年来,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特殊的历史处境,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流地位。这期间虽然也有变化或起伏变动,但基本方向并没有改变。即便是在新世纪发生...

  • 文学传统与新媒介促进新诗大众化

    2017-10-17

    诗歌在中国有着广大的市场,中国人素来通过诗歌来守护自己的心灵世界。在崇尚内在超越的中国文化中,诗歌是一种心学。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人学习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

  • 诗词中的“雨水”

    2017-10-1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

  • 清嘉庆赵文楷钓鱼岛诗歌写作考述——以赵朴初先生二通书札为中心的讨论

    2017-10-17

    【内容提要】 关于钓鱼岛的发现及其归属问题,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有充分而确凿的记载,不仅见之于《顺风相送》《筹海图编》《使琉球录》等海道针经、舆地著作和使臣禀报公文,而...

  • “设阈”不利文学创作发展

    2017-10-17

    中国文坛常有以“设阈”来称谓某文学的“设阈”现象,常常把某些不充分具备相同学理逻辑性的对象囊括在一起,予以“冠名”、“命名”,生成“称谓”,形成语言的“所指”,并...

  • 2014年理论批评:构建“说真话、讲道理”的文学生态

    2017-10-17

    新观察·年度综述 2014年理论批评: 构建“说真话、讲道理”的文学生态 □李云雷 2014年,文学批评一方面对最新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做出及时的分析与评判,一方面也在自我反思的...

  • 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双重身份

    2017-10-17

    核心阅读 ●建立在传播方式基础上的大众性,建立在文化消费基础上的娱乐性,建立在文化产业基础上的跨界性,分别是网络文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内在驱动力和深层...

  • 《文心雕龙》是一部子书

    2017-10-17

    【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

  • 文化翻译的伦理:庞德与本雅明(英文)

    2017-10-17

    【摘要】 瓦尔特·本雅明认为,翻译服务于建立语言之间隐秘的互利关系的宏伟目标。在本雅明看来,理想的翻译应该是透明的,能够以直译的方式更充分地彰显原作的光芒,而当直译变得僵...

  • 早期《申报》文人唱酬与交际网络之建构

    2017-10-17

    【内容提要】 从1872年至1890年,早期《申报》曾刊登数量颇为可观的旧体诗词。《申报》第一任主笔蒋芷湘任职期间曾在文人之中组织诗酒雅集,葛其龙等失意才子和洋场文人凭借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