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正名"是清末民初翻译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章士钊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译音胜于译义的观点,引起一场关于"翻译名义"的争论。虽然音译派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并在实...
摘要: 现代大学对于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词学课程的设置与学科体系的建构相生相成:学科体系对课程体系有规范作用,课程体系的完善对推动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
摘要: 在鲁迅故乡话语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空间焦虑是话语运作的驱动力。从离乡者的视角看,故乡因启蒙话语的渗入呈现出以吃人为内质的囚牢模式;从在乡者的视角看,则体现为人要进...
在民族战争的时代危机中,英雄书写成为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内容。但数量众多的英雄形象因主体性、人文性等方面的缺失呈现出模糊的面影。主体性的匮乏,表现在一些英雄书写重“...
摘要: 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部分历来为人称道,近年来以《祖父的园子》为题入选数家出版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祖父的园子》潜藏着解读萧红一生悲剧的"达芬奇...
摘要: 《四世同堂》英译本由老舍与蒲爱德合作完成,但合作方式却是分离式,老舍对原文本进行改写,蒲爱德把改写本译成英语。老舍虽然对蒲爱德译文不满,然而事实上蒲爱德的怪译不...
内容提要: 张爱玲以“梁京”之名发表的《十八春》《小艾》,褪去了“华丽”与“苍凉”的底色,成为五十年代“翻身文学”、“服务文学”的仿制品,此为张爱玲向政治化写作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