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玫瑰村:乡村智慧的当代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玫瑰村》 葛安荣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葛安荣的长篇小说《玫瑰村》以江南乡村花木经济的发展为线索,展现了中国农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的历程,从视个体经济为非法到多种经济形式的蓬勃发展,中国农村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在作品中得到了见微知著的表现。
    主人公六子从偷偷摸摸地做花木生意,到光明正大地进行个体经营,再到企业化公司运作,最后成立花木市场,这既是一个农民的创业之路,也是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它所引起的变化,不仅是农村生产方式与经济的转型,也不仅仅是农村面貌的改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农村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变革。从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到乡村政治、基础政权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城乡关系中的互补与冲突等等,所有这些都在《玫瑰村》中让人生动地感受到。看得出作者熟悉农村,并有自觉而深刻的思考。
    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明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如六子、七子、杨远和、仇腊生、芝兰、龚主任等,尤其是主人公六子,作者是倾注了心血的,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不甘寂寞,敢爱敢恨,心地善良而又个性鲜明,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而又精明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没有从概念出发,也没有在他身上注入多少现代经济的元素,而是侧重于对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掘,如伦理、道德、历史、民间习俗等等,特别是中国农民特有的狡黠与智慧是这个小人物成功的法宝。一般认为,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农村也在现代化,现在的农民也从思想观念与生产方式上发生了改变。所以,不少乡土题材的作品在塑造人物上都着重在一个“新”字上,以为不新不足以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都必然地受到这种背景的制约或必须借助于这样的背景。因此,成功的改革应该是外在力量与自身文化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原则。六子的脱颖而出当然是因为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迎来了改革开放,而另一个方面无疑是他对中国乡村文化的应用,他懂得在乡村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处理矛盾,化解冲突,如何以小换大,互利双赢。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贡献,是作者对中国乡村改革的洞察,也是它与同类题材作品区别所在。
    《玫瑰村》在小说艺术上也有许多可称道处,语言朴实、生动、幽默,有江南方言的韵味。由于作者熟悉农村,熟悉花木行业,所以细节生动,知识性强。作品将说书、京剧等作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说明了人物性格中传统文化的渊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