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枪杆子1949》 真实展现四野(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由于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以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中共武装在进入东北后不便以八路军的名义,最初是以人民自治军、省联防军的名义。1945年10月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统一指挥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直到1948年1月才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从名称上正式明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从这个名称的变化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争夺东北的政治复杂性。
    1948年8月为了适应在东北即将开展的大规模战略性决战,东北人民解放军单独成立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下辖十二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一个铁道纵队以及十四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总兵力达七十万,这是一支完全可以用于机动作战的打击力量。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辖第38军至49军,在五大野战军中,惟独四野的各军下辖四个师。
    四野全军约九十万人,而解放军五大野战军总兵力也不过两百一十万。在装备上,一个步兵营就有九挺重机枪外加九门迫击炮。四野的炮兵力量更是在各大野战军中首屈一指,辽沈战役后就成立了三个炮兵师,其中一个是骡马炮兵师,一个是摩托化炮兵师,还有一个名义是炮兵师其实是战车师,也就是坦克装甲车部队。而装备的重炮就有美式155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日式150毫米榴弹炮三十六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三十四门,这样的火炮装备水平,在当时国共两军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再看四野的指挥人员配置。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在十名大将中,四野占了三人;在五十五名上将中,四野有十九人;在一百七十七名中将中,四野有五十七人;在八百零二名少将中,有二百六十人;在后来晋升的五百三十三名少将中,四野有一百七十八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在基层的连排班长中,大都也是久历战阵,对于四野的六大战术原则都是了然在胸。
    由于东北野战军冬装的军帽与其他解放军部队不同,是狗皮帽子,所以国民党部队最怕戴狗皮帽子的部队,甚至一看到狗皮帽子的部队就四散而逃。以至于进关后,气温远比关外暖和,但四野战士还是戴着狗皮帽子,实在太热就用枪挑着狗皮帽子,狗皮帽子的风光一直持续到了打天津——四野的军威之盛可见一斑,名副其实的“东北虎”。
    四野入关之后,首战天津,对于这个有十万守军、工事坚固的大城市,当时以擅守闻名的傅作义认为可以守上三个月,四野上报给中央军委是十天攻占,而直接负责指挥攻城作战的刘亚楼给四野总部的计划是三天拿下,实际上仅仅二十九小时就全歼守军,活捉陈长捷。这一战彻底打掉了华北国民党军固守待变的信心,更使其清楚地认识到了四野的实力,正是因为有了天津的二十九小时,才会有后来北平的和平解放。
    渡江后,四野根本捞不到仗打,因为当面的国民党军是望风而逃。四野南下后更多的敌人是天气和水土不服带来的非战斗减员。即便是在整个南下作战中损失最大的青树坪之战中,桂系精锐三个师伏击四野146师的两个团,占尽人数、火力、地形优势,居然打了两天两夜都没能把这个四野中还不能算是一等主力的146师给吃掉。参战的老兵后来评价说,这样的条件换成我们打桂系的伏击,不说全报销了、一个不剩,也剩不下几个。四野的豪气可见一斑。青树坪之战两个月后,四野135师因为没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孤军楔入国民党军纵深,被桂系四个最精锐的师包围,但硬是顶住了,为四野主力赶来对这四个师实施反包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结果这四个桂系最后的命根子王牌师被全歼。
    四野南下后所经历的战斗,从平原到山地,从大兵团远距离迂回到山地围剿土匪,从攻坚战到登陆战,几乎打了个遍。而四野鲜有败绩,其战斗力之强之全,只能用叹服来形容了。
    张正隆的《枪杆子1949》真实与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写出了四野的威武,也写到以前极少见诸书本的“负面”内容。他也写到了逃亡问题,这在以前描写解放军的纪实文学中,是从没提及的,但在历史上却是真切存在的。逃亡现象主要有两次,一是最初“闯关东”时,一些南方战士难以适应东北的环境而逃亡。二是四野大军入关南下,一些东北战士不愿远离故土而逃亡。于是,前者是北方战士帮助南方战士,而后者则是南方战士帮助东北战士,加上有力的政治鼓动和教育,逃亡现象很快就被克服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