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枪杆子1949》 真实展现四野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949年是国民党总统府的“搬家年”,从南京、广州、重庆一路搬到了台湾。四野是一定要感谢的,正是他们从山海关不依不饶地追到了海南的天涯海角。
    
    

点击阅读本书连载
    
    

1949年1月,戴狗皮帽子的东北野战军在北平入城接防。
    1948年年底,客居北平的山西人傅作义收到一则情报,林彪的部队入关了。一开始,傅作义还不大相信,新华社和《东北日报》当时发表的消息都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但进一步的情报不由得傅作义不信了:不光是看到军队大都戴着狗皮帽子,连东北人那句“妈个巴子”都听到了。
    就这样,傅作义光荣地成为了林彪率四野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男配角。而整个1949年,国民党中如傅作义这样的一线男配角还有很多。
    张正隆这次像过去的作品一样也将笔触从四野的东北征战史转到了四野入关后的故事。与过去的作品不同的是,《枪杆子1949》记录的是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结束后进关南下直到解放海南岛,从这一点上看,《枪杆子1949》可以说是续篇,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完成了一部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征战历程。
    与当时经过了八年抗战烽火洗礼的内地相比,东北基本没有遭到战火的重大破坏。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经济状况而言,东北在抗战结束后的中国,地位和战略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缺乏稳固大后方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国民党对于东北自是志在必得,国军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和新六军(军长廖耀湘)都被派到了东北。但是,还不到三年,1948年11月,随着辽沈战役的落幕,东北境内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就在锦西葫芦岛消逝了。据说,蒋介石后来曾不无懊悔地认为不该听从马歇尔的建议,将这么多美械部队派到东北去。
    蒋介石的失策确实是在东北。事实上,当时即使五大主力都调来,也很难确实控制东北。道理很简单,只要看看东北的地理位置——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今俄罗斯)和蒙古为邻;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正位于东北亚的心脏!再联系二战后期所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东北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自日俄战争后被逐出东北,东北情结就深深地刻在苏联人的心里,此时好不容易借着二战中对日出兵的机会重新进入东北,怎么可能会拱手相让?尽管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从1946年2月撤出东北,但在旅顺、大连地区的苏联驻军可是一直到1955年才撤出的。因此,完全可以说,对东北的争夺,实质是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共产党、国民党的博弈角力。如果真正看懂了这些,就明白东北实际上在1945年8月苏军进入之时,国民党就已经再难插足了。美国的援助是相当有限的,绝不会冒着与苏联开战的危险全力支援国民党,所以国民党不可能控制东北,早在1945年8月就已经确定了。张正隆花费了大量精力采访了很多当年的亲历者,但这些人当时都只是中下级军官或者是普通一兵,对于这些高层的斗争自然难以了解,因此这一点也是作品的软肋所在。笔者以为,只有清晰地理清这些政治上的博弈,再结合张正隆的书来看,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