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喜见百年树嘉卉——评《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http://www.newdu.com 2020-07-06 国学网 薛冰 参加讨论

    《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张寿洲 马平 主编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今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很多人接触到一个生物学概念——演化树(又称进化树)。即使缺少专业知识,通过这种一目了然的树状结构,也能看清病毒的演变过程。演化树当然不仅应用于病毒,整个生物界都可以绘成一株巨大而复杂的演化树。
    宅家防疫的日子里,收到了《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这本图文并茂的大书,采用的正是演化树的结构方式。一方面,以近700幅植物科学画,构建数十亿年的植物进化史;一方面,又以大量珍贵文献图像,构建近百年来的中国植物科学画史。两株“演化树”相辅相成,成为中国植物科学画的一部系统、完整且明晰的历史文献,是填补空白的集大成之作。
    构建数十亿年的植物进化史
    本书第一篇,对植物科学画作了精辟解读。它是随着现代植物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以精确的绘画手法还原物种生长状态与特征,弥补了文字描述无法直观呈现植物基本形态与局部特征的缺憾。摄影术的出现并不能取代植物科学画,因为摄影表现的是植物的“这一个”,而植物科学画描绘的是植物物种肖像。这需要从存在细微差别的众多植物个体中,精准挑选出能表达物种分类的关键特征,在同一画面上,将一个物种生活史科学性模式化地展现出来,以达到代表整个物种的目的。“如果说摄影能记录瞬间,那么科学绘画记录的是物种的永恒。”
    植物科学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的科学性。它是具象艺术中最为写实的一种,诚如曾孝濂先生在序言中所指出,“有一种近乎程式的绘画语言,重在准确地传达物种特征”“必须要有‘无一花无出处,无一叶无根据’的穷根究底的精神”。画家在绘画技巧之外,而且要有足够的科学素养。优秀的植物科学画,对艺术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画得准确,还应该尽量表现出生命活力,讴歌多彩自然”。
    中国的植物科学画在20世纪初开始起步,老一辈画家“对植物形态的精准把握和线描技法的独到功力,开创了带有中国特色的黑白插图的一代先河”“还留下许多精美的彩图,他们把西方经典绘画的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走出了自己的路”。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以《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中国植物学大发展的黄金时代,数以百计的画家薪火相传,沉心静气,精益求精,留下了不胜枚举的珍贵画作。
    《嘉卉 中国百年植物科学画》,就是这段历史与这些画作的集中展示。作为一种画册,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本书以植物分类学为依据,以所绘植物在演化树上的位置排序,充分显示了科学画的内涵,也体现了这本书的特色。
    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就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总结个性与共性,建立一个具有预测性的分类系统,以反映物种的演化历史和相关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生物学始于达尔文,早在1837年他已清晰地意识到物种演化的树状结构。在《物种起源》中他明确提出:“博物学家们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间那些表明真实亲缘关系的性状,都是从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一切真正意义的分类,都依据于种系发生。”
    20世纪的科学研究者已证明,地球上所有现存生物,拥有共同的生物学结构基础——核酸和蛋白质。任何两个物种沿着时间轴向前追溯都能够回到一个共同祖先。将这种或近或远的追溯画在纸上,就成了一株演化树。本书正是以这样的树状结构,用一组组精确而生动的植物科学画,展现数十亿年来的植物演化历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的位置。
    构建近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史
    本书“科学画中的植物进化”一篇,在综述植物演化之路后,绘出了《真核生物生命之树》和《现生陆生植物系统发育简树》,并分别介绍了6大植物类群。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菌是一个大类群,多达300万种,其中有今人日常食用的香菇,也有被古人膜拜的灵芝。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蓝藻的存在超过30亿年,被公认为陆地植物的祖先。而苔藓植物则是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它们能生活在其他植物无法生存的环境,是植物界拓荒的先锋队之一。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也是属于“活化石”的植物,3亿年前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类群。当然被子植物的进化程度更高,也更为繁盛,其篇幅占了本书的一半。在每个大类群前有专家所撰写的概述,一幅体现本类群物种多样化的画作,一张本类群的系统演化简树。而每一幅植物科学画,都配有所绘植物的信息解说以及出于人文角度的画作评介。
    植物科学画史,是我更感兴趣的小众文化史之一。本书第三篇“中国植物科学画史略”,首先从清末启蒙、民国奠基,共和国发展繁荣的黄金时代3个阶段,简述其百年历程。并特别收录《中国古代植物图像简史》一节,让我们可以了解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中国人探究与利用植物的情况,现当代的植物科学画,虽然借鉴了西方现代植物学的方法,但同样受到传统文化土壤的滋养。
    其次,是对植物科学画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形成,从披荆斩棘开创新路的前辈学者,到后浪推前浪的一代新人,用丰富翔实的文献、照片、手稿、书影做了全面介绍。入选作者不乏“80后”“90后”,最年轻的一位,生于1999年,是事业后继有人的明证。配合这一部分的也有一种特别收录:“科学家的科学画”。植物科学画家在创作中,时常得益于科学家的指导,主要是在学术方面。而许多文理兼通的植物学家,同时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他们的科学画作品,与专业画家相比亦不逊色。
    随着国家大规模植物图谱编纂工作告一段落,植物科学画的“黄金时代”结束。当此之际,及时做好百年植物科学画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也就愈显迫切。2017年,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中国举办,同时举办的国际植物艺术画画展,由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画集《芳华修远》,大得读者与专家的好评,斩获多种重要奖项。作为《芳华修远》的姊妹篇,《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在前者的基础上,历时3年,汇聚数十位同仁的心血,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充实。特别是历经辗转,征集到更多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多种多样的绘画风格,令人叹为观止。一些画作展示了中国特有植物的奇珍异态,不少文献图片更准确地反映了科学史研究的进程,尤显珍贵。
    这一部集大成之作,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思路,欣赏画作的科学价值与艺术内蕴,探索植物不为人知的生存智慧和进化奇迹,不愧为“科学与艺术拥抱的结晶”。
      (作者:薛冰,系南京市作协前副主席,文化学者、作家、藏书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