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未来的教育,究竟会怎样

http://www.newdu.com 2020-05-22 解放日报 徐蓓 参加讨论

    
    朱永新
    
    俞敏洪 资料图片
    不久前,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直播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教育的对话。在对话中,他们认为,疫情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加速器,教育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走向未来。
    让学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俞敏洪:大约在20年前,朱永新老师就开始推广不同于应试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实验。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您搞新教育实验的?
    朱永新:我在苏州当副市长的时候分管教育,当时我就考虑怎样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进行改革。所以,新教育实验是源于想探索一条教育改革的道路。2000年,我写了一本书叫《我的教育理想》,把我心中美好的教育愿景描绘出来。我当时提出的教育理想,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梦想,不可能实现。于是我们就从一个学校开始做新教育实验,现在全国已经有5200多所学校参与进来。
    俞敏洪: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现在孩子们学得很苦,父母也很抱怨。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该把幸福还给学生。所以我们新教育实验就提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开始,包括他的整个人生都要有一种幸福感。
    俞敏洪: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呢?
    朱永新: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假设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要学一样的课程,要达到一样的目标,然后用一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样的教育理念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人本来是不一样的。
    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会不断挫伤很多学生的自信心,破坏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也会使绝大部分学生失去自我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新教育的理想目标和课程的时候,会大幅度降低学校学习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那么多、那么深、那么难的知识。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阅读对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
    俞敏洪:新教育实验具体做哪些事情?
    朱永新:具体的行动项目很多,比如营造书香校园。
    俞敏洪:现在的学生连作业也来不及做,怎么阅读呢?
    朱永新:首先,要加强学科阅读,阅读与学科教学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应该融入其中。其次,我认为大量重复性的作业练习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一个人的学习力一定程度上体现在阅读力上,阅读的问题解决了,学习的能力基本上就形成了。实践也证明,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很大。而过去,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只是把阅读作为一种课外阅读,事实上,阅读本身就是学校教育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俞敏洪:我觉得中国教师的阅读量太少了,虽然他们的教学任务很重。您认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吗?
    朱永新:你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虽然中国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整体,但是总体来说教师的专业能力仍然不够,而专业能力不够和阅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碰到的所有问题,在过去的课堂里几乎都发生过。所以,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必须阅读大量的书,才能增长智慧。我认识的好教师没有一个不读书的,而且没有一个不是下了功夫好好读书的。
    我经常讲,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最复杂的职业就是教师,因为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最复杂的、最富有变化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才更需要学习,更需要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俞敏洪:中国的基础教育这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诚如您所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用单一的标准、单一的评价去衡量学生。
    朱永新:是的,因为我们强调标准答案,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高考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然后学生就怎么学,就是这样一个体系。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整个教育体系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忽略。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今年新年的时候,我在新浪微博上写了一篇文章《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我觉得教育要多一点人性的温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因为人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你关注到每一个人,自然就会发现他的光芒,发现他的优点,发现他的潜能。
    未来,学校将变成学习中心
    俞敏洪:在您写的《未来学校》一书中,您提出未来教育要以学习中心为核心,而不再以学校为核心,不再把学生塞进学校这样一种统一的教育体系中,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喜欢学的课程。您描绘的未来学校,是希望走出一条中国教育的新路吗?
    朱永新:我坚信,在未来,所谓的学校终将消亡。因为学校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学校的整体设计就是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我提出的学习中心就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中心来解决。比如择校问题,因为你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里学习,所以你不需要择校。未来的学习中心是“课程为王”,你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学什么课程。将来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根本不看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而是看你学的是什么,你有什么真本事。
    俞敏洪:以我为例,我小时候的数学一塌糊涂,从来没有学好过,但是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我甚至可以把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拿来读。但是我的数学,到了高中以后,连初中的内容也完全听不懂。所以,我想说,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不是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来选课?
    朱永新: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只要具备了,就应该鼓励孩子去上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因为有兴趣,他们也许能够深入地学习高级课程,这样他们的特长就能进一步彰显出来。
    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还是200多年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的那套课程体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业化的教育方式必定会被淘汰。很多人对此可能接受不了,但是打个比方,10年前我们经常到商店去买东西,但现在你已经完全习惯了通过网络买东西。学习中心不是简单地取代学校,它完全是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俞敏洪:但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觉得校园对于学生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还包括体育、娱乐、社交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最关键还能孕育同学之间的友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校园生活,我怎么会有那么多一辈子的好同学、好朋友。
    朱永新:现代学校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教育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孔子那个时代,就有稷下学宫,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群体,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会没有同学、交不到朋友。我在书里写过一所美国的新型网络学校“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斯坦福在线中学)”,它并非一所实体学校,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和校园,但它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有天文俱乐部、拳击俱乐部、辩论俱乐部、模拟股市俱乐部等等,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起来。
    未来的学校就变成了一个个这样的学习中心,形成特色化教育资源。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不是像现在这样老师给你指定好的,你在一班,他在二班,而是由学生自己组合起来的学习共同体。这些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学习目标,形成了同学之间关系更为密切的各种学习中心。
    工作和学习将交错进行
    俞敏洪:未来的学习中心固然很好,但如果是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家长怎么应对这个问题呢?
    朱永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问题。这次疫情之下,很多父母为了督促孩子上网课,不得不采取居家办公的模式。也就是说,在未来,弹性工作会越来越普及。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的体系将发生根本变化。现在的教育有一个问题,就是年轻的时候花十几年时间把所有的东西都学好,包括大学学习的专业、今后做什么工种都规划好,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这是一种工业化的思维方式。
    按照我的理想,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是交错进行的。不是二十四五岁读完了研究生才工作,而是从20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人的创造力在二十来岁的时候是最容易激发的,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都是在二十来岁创业的,有的连大学也没有读完。所以我主张,未来的学习时间可以弹性化。不一定7岁才上学,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7岁前就开始学习,在自然中、游戏中学习。20岁左右的时候,学习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工作了。
    俞敏洪:这真的很有意思,假如我是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这个计算机系下面可能有好几个公司,这些公司都是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的地方。
    朱永新:的确如此。不仅是大学,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中学,它们普遍开展项目式学习。所谓项目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自己出产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出研究报告,它是一个“做中学”的过程。我认为,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从过去的传承性学习变成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它和工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看自己与职业的契合度
    俞敏洪:中国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评价机制。如果不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您觉得应该怎么来解决这个评价问题?
    朱永新:我认为,构建“未来学校”,首先,国家要制定一套基本的教育标准。因为作为一个基本的公民,必须有基本的要求,比如,你要有基本的价值观,能够基本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学校的品牌肯定不会像今天那样受追捧。为什么呢?因为,学校品牌在当今社会成了评价学生的一个标签,但是总体来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并不一定都能培养出同样品质的人才,而非名牌大学也能涌现出像马云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未来学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能力,应该有一套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能力代替学历,这是未来很重要的变化。
    俞敏洪:社会唯学历是从,其实也有很多社会方面的原因。
    朱永新:是的。比如,现在考公务员一定要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我觉得应该取消这样的学历限制。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义务教育水准、完成义务教育后,就应该给予每个人应聘的机会。还有很多单位不仅要招大学生,而且规定要985、211大学的,人为设置了学历的门槛。
    我希望未来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一个人选择什么职业,不是根据这个职业的荣誉度,而是看自己和这个职业的契合度,我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
    “能者为师”时代即将到来
    俞敏洪:我觉得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在择业上,会和我们这代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会更加专注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朱永新: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俞敏洪:而且在未来,个人自主的工作会越来越多,像现在的网红直播,都是出于社会需求的改变以及社会分工的重新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诚如您所言,未来名牌大学的重要性会下降,而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会上升。对此,现在的教育体系应该做什么准备呢?
    朱永新:当下,已经有很多新的教育力量正在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特别是社会教育机构、网络教育机构,已经初步具备学习中心的雏形。
    俞敏洪:这让我想起法国有一所著名的厨师学院叫蓝带学院。那个学院其实就在一栋普通的大楼里,但是很多法国人宁可不上大学,也要去那个学院学习。经过蓝带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收入高,而且还受人尊敬。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不是也像蓝带学院一样?
    朱永新:我在《未来学校》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内容提到,未来会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什么叫“能者为师”?也就是社会上最优秀的精英群体来当教师,就像蓝带学院一样,它是由这个领域顶尖的厨师来当教师。未来,顶尖的艺术家会成立艺术课程公司,顶尖的运动员会开设体育课程,真正实现“能者为师”。
    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需要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优秀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的学生学习。那些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网络学到最好的课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教育的不公平。
    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视真才实学的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