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小说写作以来,我一共写了多少,没统计过。但肯定很多,我想500万字肯定是有的。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欢笑和悲伤,这么多的开头和结尾,这么多的忘乎所以,它们伴随着我的岁月,伴我日渐衰老。它们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是我经常会想到的问题。就像有时候会想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一样。 这里就不说意义了。 我只想说的是,每一个小说里,似乎都无法摆脱我童年的影子。童年是我开启记忆的地方,世界的门就是在那里徐徐打开的。情感最初的萌动,它的发芽,也是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 我本以为,一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眼光,还是思想,在离开童年之后,都会变得很大很远。然而,写作的事实却告诉我,没有一个世界是可以脱离童年的。在那里栽种下的,根就在那里生发。地面上看不见,它却在黑暗的地下蔓延,盘根错节,深入再深入,牢牢抓着那有限的泥土,为地面上的枝叶,地面上的生活,提供无穷的养料。 走得再远,手里拿着的果实,还是从那棵树上采摘下来的。 如影随形,这么多年来,或许并非有意。如此深刻的烙印,真是让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童年,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吗?就是他的全部吗? 我真是没想到,童年之路,会一直向无穷延伸。如果人永远都有未来的话,那么,它就延伸至永远。某座山上有个亭子,抱柱上的楹联是:“从来时来,往去处去。”我想把它改成一句话:从童年来,往童年去。 活到了这个年纪,竟然发现童年一直都没有走远,而且似乎更近了。我从无意,变成了故意。我开始有目的地往童年走,虽然其实我并没有一天远离了它。 古老的小镇,沧桑的桥,发光的石板路,响着风铃的宝塔。那些孩子,男孩女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百变的生活,又变回了原形,抽象的东西,又具体起来。 我没想到,在写了几百万字小说之后,我又会返回童年,津津有味地直接写我的童年。一个走过了万水千山的人,一个历经沧桑的灵魂,还能本色地写他的童年故事吗? 可能更本色了,更简单了,更直接了,更饶有兴味了。也更丰富了,更单纯了,更动情更温暖了。 从来时来,往去处去,这样真好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