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向本贵《两河口》:田地肥美花有时

http://www.newdu.com 2020-03-17 《长篇小说选刊》 向本贵 参加讨论

    我写小说已经有四十余年。记得开始学写小说的时候,是在农村当农民,白天没空,晚上写,就着松油柴的光亮。写的当然是身边的人和事,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提起笔来,许多熟悉的面孔都争着抢着涌入笔端。后来,条件好了,写作的时间多了,书写的对象虽是有城里的见闻和故事,但农村的人脉与地气仍是占着大头。生活给了我丰厚的馈赠,给了我创作的动力和资源,深入生活,就成了我创作之外的必修功课。经常到农村去,到城市的角角落落走一走,看一看,是我的生活习惯。用一颗温热之心看待和体味最基层的人物风貌,习俗烟火,哀乐悲喜。
    动心写《两河口》已经有很多年了。湖南省作协还把我的写作计划列入重点扶持项目。触动我创作《两河口》的原动力,还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那时,我们市里正在城市郊区办开发区,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开发区,占用的田地多,迁移安置的农村人口也多。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是决然不愿意离开的,何况,城市郊区的农民的日子过得并不差,有小桥流水,有炊烟袅袅,有丰富的谷物菜蔬和经济收入,抬头还能见着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无限风光。阻力当然就大。
    我工作的单位离开发区不远,况且,那里还有我的朋友,星期六星期天,我是会散步去开发区的泥泞路上站一阵的。看着一栋一栋房屋被拆,看着田地里是推土机的轰鸣,是基建工人的忙碌。当然,也是能见着一辈子靠着田地生存的老农的依依不舍,听着他们的抱怨甚至是哭泣,还有因为失去土地的恓惶和迷茫。怅然与情愫弥漫心头,也就萌生了创作的冲动。写了,却不满意。字里行间的背面,似是少了点什么。转眼就过去了好些年,过去的田地里生长的不再是谷物和瓜果蔬菜,小桥流水和炊烟袅袅也早已不复存在,取代的是高楼大厦,是车水马龙,是物流商贾,是流金淌银的聚宝盆。曾经满脸愁苦与悲观失落的人们,有的成了老板,有的当了经理,有的做了企业管家,有的学了营家兴业的技艺。也有不愿意走出家门的,把自家的安置房腾出一片空间,开超市,办餐馆。日子过得有多滋润,有多惬意。除了幸慰,我的心灵同样有着触动和震颤。回望这些年来其走过的足印,窥探其心灵过往的轨迹,拂去字里行间的沉重与忧郁,焦惴与茫然。重起炉灶,委实道来。就成了现在的《两河口》。
    感谢社会变革的薰风拂染,感谢时代脚步的带动,使得曾经固守着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洗脚上岸,华丽转身。也使得我这样靠着生活的乳汁滋养的写作者,得以认知的提升,心灵的洗礼,文化的陶冶。农民群众喜欢和习惯小桥流水,喜欢和习惯炊烟袅袅,喜欢和习惯风雨霜雪,花开四季,同样,他们也喜欢和习惯高楼大厦,喜欢和习惯车水马龙,喜欢和习惯车间的机器轰鸣,城头的霓虹闪烁。
    丰润田地变迁,更有花开烂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